中新網北京一月七日電(劉程孫自法)裝載在“神舟”四號上的科學實驗儀器,伴隨著飛船的成功返回,已將大批具有重要價值的空間科研成果帶回地面。中國科學院有關專家初步研究結果表明,中國在空間環境綜合監測、微波遙感對地觀測和空間新技術實驗等領域的研究又取得重要進展。
“神舟”四號飛船返回艙今日運回北京。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飛船應用系統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時稱,經過近七天的飛行試驗,“神舟”四號飛船裝載有科學實驗儀器和設備的返回艙,以空間環境獨特的高度和微重力條件,使此次重點進行的綜合性空間環境預報和監測、多模態微波遙感器對地觀測及空間細胞電融合等實驗項目,取得了地面環境條件下無法取得的重要成果。
空間環境及其變化是關系載人航天器和航天員安全的重大課題,“神舟”四號飛船飛行試驗中,中國首次進行了綜合性空間環境預報和監測,除繼續實施二號、三號飛船已經進行的高層大氣探測外,還進一步配置了對航天員安全至關重要的高能輻射、低能輻射探測器,可實時監測飛船軌道空間的各種環境參數,為航天員的安全防護提供了重要依據。
專家表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經過四次飛行試驗,中國對空間環境及預報方法的研究已進入成熟階段,具備了發布遠期、中期、近期環境預報以及飛船發射、運行期間的空間環境狀況和可能出現的空間環境異常預報的能力,并在提供有關太陽活動、空間輻射、地磁活動等參數和飛船運行軌道的大氣參數,出現危急情況時發布警報等方面,已成功為“神舟”飛船提供了安全保障。
微波遙感對地觀測方面,“神舟”四號裝載了包括微波輻射計、高度計和散射計在內的多模態微波遙感器,分別用于探測和獲取海洋、大氣及陸地有關的降水、積雪、土壤水分、海面高度、大洋環流以及海面風速、風向等信息。
生物技術研究實驗方面,“神舟”四號進行了空間細胞電融合實驗、生物大分子和細胞的空間分離純化實驗。在“神舟”四號裝載的中國自行設計研制的電融合儀器內,同時進行了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兩項電融合實驗。這兩項實驗均是目前國際生物技術的前沿課題,旨在獲取存活的雜種細胞技術上取得突破,為人類利用微重力資源進行空間制藥探索新方法。
生物大分子和細胞空間分離純化實驗的主要目的是研究空間微重力環境下,有關電泳遷移率以及各種影響因素導致的動態過程穩定性控制、分辨率控制,以及空間制藥分離純化設備的設計技術等問題。“神舟”四號裝載了中國自行研制的設備,使用的生物實驗樣品為細胞色素C和小牛血紅蛋白,在軌連續分離時間設計為一小時,用于分級收集和在軌光電監測。
此外,“神舟”四號還采用中國自行研制的通用流體實驗裝置,進行了微重力流體物理實驗,可望在相關理論研究中取得新的突破。
專家認為,“神舟”四號飛船開展這些空間科學實驗并取得大批重要成果,將為中國空間科學研究今后的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目前,“神舟”四號飛船軌道艙仍然在軌運行,它將繼續進行微波遙感對地觀測和空間環境監測等方面的科學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