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遇“刺頭”:搞不定美聯儲
近期,美聯儲結束了為期兩天的貨幣政策會議,宣布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維持在4.25%至4.50%之間。繼1月底議息會議之后,再次維持利率水平不變。
作為全球金融市場的“操盤手”,美聯儲的一舉一動,如同投入湖面的巨石。
美聯儲按兵不動,美國總統急了。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直言,美聯儲應該“做正確的事”——降息。

面對總統的隔空喊話,美聯儲不為所動。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表態稱,如果情況允許,美聯儲很樂意繼續維持高利率。
美聯儲為什么無視總統的催促?
答案是,美聯儲擔心美國因關稅政策陷入“滯脹”的泥沼,所以要維持高利率,防止通脹進一步升高。
所謂滯脹,就是指經濟增長停滯不前,通脹率卻居高不下。
美國現政府上臺后,頻繁揮舞關稅大棒,一時間與墨西哥、加拿大、歐洲諸國互相加征關稅,“討伐”之處,喧嚷一片。
但這熱鬧背后,經濟傷痛卻是實打實的。
增加關稅會提高美國企業的生產成本,企業要活下去,只能提升價格,把這部分成本轉嫁給消費者。而一旦受影響的貿易伙伴采取反制措施,將導致美國產品的出口成本上升,經濟增長的動力也會被慢慢消耗殆盡。
資深美聯儲報道記者Nick Timiraos此前就點明了其中要害。美聯儲面臨的經濟滯脹威脅不小,貿易戰帶來的關稅上漲可能推高物價,經濟增長卻被拖了后腿,可能因此停滯或放緩。
從數據來看,美聯儲最關注的通脹指數是核心PCE指數,也就是核心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更是不容樂觀。
三里河觀察到,美國經濟分析局2月28日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1月核心PCE指數同比上漲2.5%,高于美聯儲的通脹目標值,核心商品價格1月環比上漲0.41%。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2024年,剔除食品和能源的商品價格在多數月份疲軟,這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同期通脹放緩。但1月的數據顯示,相關價格又開始走強。
鮑威爾坦言,雖然精確評估關稅政策對通脹的直接影響非常困難,但明眼人都能看出來,其中很大一部分通脹壓力,確實是由關稅政策引起的。

另一方面,經濟不確定性也在加劇。
三里河注意到,美聯儲下調了2025年的經濟增長預測,從2024年12月2.1%的增幅預測下調至目前的1.7%,并同步將2026年和2027年的經濟增長預測下調至1.8%和1.8%。
美國媒體的報道,也佐證了經濟的低迷。
一些數據表明,美國的消費者支出和雇主招聘速度放緩。美國現政府上臺后,經濟一度出現樂觀情緒,但如今,增長似乎比以前更低迷。
雪上加霜的是,政府效率部大力裁減聯邦勞動力,也引發了人們對地方經濟壓力的擔憂,更不用說新失業工人能否獲得失業救濟金了。
而且,就連美聯儲本尊,也摸不清美國政府后續的經濟政策走向。
“美聯儲和我們一樣,仿佛迷失在荒野中,試圖解讀賓夕法尼亞大道1600號(白宮)不斷變化的經濟政策。”通脹洞察咨詢公司董事總經理奧梅爾·謝里夫在議息會議后給客戶的一份報告中,形象地說道。
盡管美聯儲對外仍在強調美國“經濟表現健康”,但這很有可能是美聯儲為了穩定經濟信心,刻意營造出的一種樂觀表象。
面對關稅催生的通脹壓力和經濟不確定性,美聯儲很可能繼續硬剛特朗普仍“按兵不動”,維持高利率,直到下半年,再依據美國經濟形勢的變化,做出新一輪決策。
根據美國法律規定,美聯儲是一個獨立機構,并不是聯邦政府的下屬,或其組成機構。其決策理論上不受政府干預,總統說了也不算。因此,盡管特朗普頻頻喊話,鮑威爾不為所動:既不降息,也不辭職。
然而,隨著特朗普施加的壓力越來越大,在現實的權力博弈中,鮑威爾能否堅持下去,好戲還在后頭。
(“三里河”工作室)


經濟新聞精選:
- 2025年03月29日 21:14:16
- 2025年03月29日 19:19:37
- 2025年03月29日 16:17:08
- 2025年03月29日 15:59:34
- 2025年03月29日 14:4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