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長城精神 傳承愛國情懷】探訪“燕京門戶”古北口:北京抗戰第一槍在此打響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2月30日電(記者 任思雨)作為世界文化遺產,長城是中華民族的代表性符號和中華文明的重要象征。12月29日,“弘揚長城精神 傳承愛國情懷”網絡主題活動媒體行走進北京市密云區古北口鎮古北口村,感受古北口長城蘊含的深厚歷史文化和精神價值。
“弘揚長城精神 傳承愛國情懷”網絡主題活動由中央網信辦網絡傳播局指導,北京市委網信辦、天津市委網信辦、河北省委網信辦、山西省委網信辦、遼寧省委網信辦、吉林省委網信辦、河南省委網信辦、甘肅省委網信辦、青海省委網信辦及中國新聞網主辦。
京師鎖鑰
“鎖鑰憑天險,因山戍壘成。千盤蛇陣勢,十里馬蹄聲。”長城腳下的古北口鎮,是北京的“東北大門”,自古以來就是北部地區進入中原的必經之路,更是戰略上的咽喉要道,素有“燕京門戶”、“京師鎖鑰”之稱。
29日,采訪團一行走進古北口村參觀,站在北門城樓上遠望,群山之間,西側臥虎山長城巍峨佇立,東側蟠龍山長城曲折蜿蜒,恢宏壯觀。
長城是世界古代史上最偉大的軍事防御工程,為防御外敵,鞏固邊防,南北朝時的北齊曾在古北口構筑石砌長城,明代對長城進行大規模修護,長城的對外防御能力也在這個時期發揮重大作用,成為維護中原地區和平的重要屏障。
據了解,古北口鎮域內擁有司馬臺、五里坨、蟠龍山、臥虎山及北齊等五段長城,其中司馬臺長城以“險、密、奇、巧、全”著名于世,被著名長城專家羅哲文教授贊譽為“中國長城是世界之最,而司馬臺長城又堪稱中國長城之最”。
由于地處險要,千百年來,古北口都是兵家必爭之地,備受重視。而在抗戰期間,中華兒女更是在這片熱土上為民族生存前仆后繼,用鮮血和生命捍衛了民族尊嚴。
長城抗戰
1933年,日本侵略者由東北侵入熱河,進一步威逼華北,侵犯長城關口,長城抗戰爆發。
古北口是長城抗戰的主戰場,在這里,中國軍隊與日軍頑強血戰,打響了北京地區抗擊日本侵略者的第一槍。這是長城抗戰中堅持時間最長、殺敵最多的一次戰役,因戰況之激烈,被稱為“激戰中的激戰”。
“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一曲雄壯的《義勇軍進行曲》激勵過無數中華兒女英勇戰斗,奮勇前進。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古北口長城抗戰也曾是國歌創作的重要來源。
長城抗戰古北口戰役中,曾涌現出“帽兒山七勇士”等英雄群體,愛國將士們懷抱誓死衛國之決心,同仇敵愾,浴血奮戰,用生命筑起血肉長城。
1945年9月13日下午,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和蘇聯紅軍一起在古北口日軍軍營操場舉行受降儀式,古北口也是目前北京地區唯一一個人民武裝接受日軍投降紀念地。
古鎮新魅力
萬里長城綿延不絕,作為“長城文化帶”上的千年古鎮,古北口鎮保留著數量眾多的人文景觀與歷史古跡,人們常說,“七郎墳、令公廟、琉璃影壁靠大道,一步三眼井、兩步三座廟。”
在古北口村內行走,楊令公廟、財神廟、藥王廟、古御道、三眼井等名勝引人穿越古今,在講解員的講解下,廟宇的前世今生、修建歷程、琉璃影壁的“天氣預報”等知識都變得生動有趣,河道兩旁,時常可見富有民俗特色的文化館和民宿。
近年來,古北口鎮牢牢把握“黨建引領、文化立鎮、旅游強鎮、生態富民”的發展思路,依托豐富的生態資源和深厚的人文資源,努力打造國家級長城文化展示示范區和中國歷史文化特色名鎮,積極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古北口長城抗戰紀念館、中蘇聯合指揮部、七勇士紀念碑、保衛戰紀念碑、侵華日軍投降地……依托古北口光輝的革命歷史和眾多紅色遺跡,當地挖掘紅色文化內涵,策劃推出紅色文化旅游路線,充分展現紅色文化魅力和長城之美,吸引大批游客前來參觀。
2019年7月,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第一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名單,包括北京市密云區古北口鎮古北口村在內的320個村莊榜上有名。此外,古北口村還先后獲評“北京最美的鄉村”“中國最有魅力休閑鄉村”“北京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示范單位”“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中國傳統村落”等。
經歷過炮火與硝煙,如今的古北口鎮,已成為集長城文化、愛國文化、廟宇文化、邊塞文化、抗戰文化等多元文化于一身的歷史文化名鎮,旅游業成為全鎮綠色發展的支柱性產業。歷史悠久的“長城文化IP”,仍在源源不斷地為古鎮提供新活力。(完)
文化新聞精選:
- 2024年12月22日 09:45:58
- 2024年12月22日 09:29:37
- 2024年12月22日 08:35:14
- 2024年12月21日 20:42:42
- 2024年12月21日 18:51:05
- 2024年12月20日 11:33:57
- 2024年12月19日 11:09:13
- 2024年12月19日 10:56:58
- 2024年12月19日 09:32:12
- 2024年12月19日 09:2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