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上熱搜的臺北故宮,十大鎮館之寶先睹為快!
中新網北京8月11日電(記者 王詩堯)據臺灣媒體報道,近日網絡上流傳民進黨當局準備從臺北故宮博物院近七十萬件藏品中,挑選九萬件精品轉移至美國、日本以尋求“保護”。雖然,臺北故宮博物院否認了這個消息,但是身在大陸的網友們還是擔心珍貴的文物們再度被迫“流浪”。
今日一早,#臺北故宮的文物有多珍貴#這一話題沖上熱搜高位,臺北故宮博物院是臺灣規模最大的博物館,占地16公頃,藏品60多萬件。你知道收藏在臺北故宮博物院里的珍貴文物都有哪些嗎?
翠玉白菜
清 公元1644-1911
長18.7公分,寬9.1公分,厚5.07公分
“翠玉白菜”原置于紫禁城的永和宮,永和宮為光緒皇帝妃子瑾妃的寢宮,因此有人推測此器為瑾妃的嫁妝之一。玉雕師運用玉石自然天成的色澤分布,雕刻出一棵葉片翠綠、鮮活欲滴的白菜。菜葉上停留的兩只昆蟲,是寓意多子多孫的螽斯和蝗蟲。
肉形石
清 公元1644-1911
全高6.6公分,長7.9公分
肉形石乍看之下,就像一塊令人垂涎三尺、肥瘦相間的“東坡肉”,實則為清代一塊黃玉所雕。“肉形石”即碧石類礦物,其紋理層層堆棧,藝匠據此天然特征再予以加工。首先于表面細密鉆點,除營造毛孔的效果外,還使質地較為酥松,易于染色。其次便是將上層染成褐紅色,像是肉皮浸過醬油一般。
毛公鼎
西周晚期 公元前857-828
高53.8公分,腹深27.2公分,口徑47公分,重34.7公斤
毛公鼎器腹內壁的銘文全長五百字,為迄今所知最長的青銅器銘文。銘文內容見證了西周“宣王中興”的歷史,銘文前段為宣王對毛公的訓誥之辭,后段詳載宣王贈予毛公的豐厚賞賜。銘文以古雅精奧的文風表達了宣王對毛公的諄諄告誡、殷切期待,任重道遠之情。
毛公鼎器形極其簡樸。半球形的器身立于三蹄足之上,口沿上有兩個寬厚的立耳。全器器身光素,僅于器身口沿下方飾以一周精簡的重環紋及一道凸弦紋。其端正的器形及渾厚的器壁在與銘文樸實的書風以及宣王對毛公重任的呼應下,更顯莊重肅穆。
定窯 白瓷嬰兒枕
北宋 公元960-1127
高18.8公分,底徑31X13.2公分
定窯是宋代北方著名窯場,窯址以現今河北曲陽縣為中心,因其地古名定州,故稱定窯。類似的嬰兒枕全世界所知僅有三件,臺北故宮藏品的釉色之美及裝飾之精為其中之最,枕底并刻有清代乾隆皇帝御題一首。
瓷枕造型采嬰兒側臥于榻上,頭微揚、寬額、身碩、雙手交叉為枕,兩腳彎曲交疊,狀極悠閑。嬰兒臉部清晰寫實,模樣雅稚可人,更兼衣飾精細,身著長袍,外加背心,長褲,布鞋。
嬰兒枕的釉色牙白溫潤,頭部與身體分別左右模接后,并將身、首接合,再剔刻面容。特別的是,若舉而持之,可以發現器內有一泥塊,在移動時,會輕擊內壁叮叮作響。
汝窯 天青無紋水仙盆
北宋 公元960-1127
高6.9公分,橫23公分,縱16.4公分,口徑23 公分,足徑19.3X12.9公分,重670 克
橢圓形盆,侈口、深壁,平底凸出窄邊棱,四云頭形足;周壁胎薄,底足略厚。通體滿布天青釉,極勻潤;底邊釉積處略含淡碧色;口緣與棱角釉薄處呈淺粉色。裹足支燒,底部有六個細支釘痕,略見米黃胎色。全器釉面純潔無紋片,此種傳世稀少,溫潤素雅的色澤,正是宋人所欲追求如雨過天青的寧靜開朗的美感。
富春山居圖(無用師)
黃公望
元 公元1279-1368
卷 紙本 水墨畫 縱:33公分 橫:636.9公分
《富春山居圖》由元代畫家黃公望所作,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明朝末年后,這幅名畫因故分為兩段,1948年以后分別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館和臺北故宮博物院。2011年6月1日,在兩岸有識之士共同推動下,分離360多年的《富春山居圖》“剩山圖”和“無用師卷”在臺北實現合璧展出,成為中國藝術史上的一段佳話,也是兩岸交流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文化盛典。
《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由六紙接成,長逾六公尺,第一紙前有殘補痕跡。畫卷筆墨堆棧層出,山石勾勒皴染變化多樣。全卷山體從渾圓迫近、層迭后偃,平緩坡岸乃至聳峙山峰,具豐富的山水型態。此畫卷不僅是富春的隱居景致,更是黃公望探索自然造化后的理想山水形象。
祭侄文稿
顏真卿
唐 公元618-907
卷 紙本 縱:29.2公分 橫:59.6公分
《祭侄文稿》是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的一個起草文稿,上面有大量刪改、涂抹之處,卻被譽為“天下第二行書”,與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媲美。
唐肅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顏真卿收復常山郡,命人至河北尋得顏季明頭顱,揮淚寫下《祭侄文稿》一文,23行,每行11、12字不等,共234字。
2019年,臺北故宮曾將鎮館之寶——顏真卿《祭侄文稿》,外借給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展覽。歷史上,《祭侄文稿》在臺灣地區也僅展出過3次,臺灣網友諷刺民進黨當局此舉“大逆不道”。
快雪時晴帖
王羲之
晉 公元265-420
冊 紙本 縱:23公分 橫:14.8公分
《中秋帖》《伯遠帖》和《快雪時晴帖》被乾隆帝統稱為“三希”,意為“希世珍寶”。《快雪時晴帖》是一件行楷書短簡,內容是大雪之后向友人問候。從用筆來看,此帖多圓鈍的用筆,點畫勾挑都不露鋒,結體平穩勻稱,在優美的姿態之中,流露出質樸內斂的意韻。此帖一般認為是唐代精摹本。
寒食帖
蘇軾
宋 公元960-1279
卷 紙本 縱:34.2公分 橫:199.5公分
王羲之《蘭亭集序》、顏真卿《祭侄文稿》、蘇東坡《寒食帖》合稱“天下三大行書字帖”。《寒食帖》是蘇軾被貶黃州第三年的寒食節所發的人生之嘆,明顯有悲奮感情的文詞,字里行間也就隨著文詞不同的情緒波動,有所節奏變化。
就行草書言,字形可大可小,較有自由變化,蘇東坡自謂字體“短長肥脊各有態”,在這卷書法里字體的大小組合,揖讓進退,乃至于如“年、中、葦、紙”諸字,最后一筆直下成一長豎,在布白與行氣以至于整篇的章法形成一特殊行間布白。
溪山行旅圖
范寬
宋 公元960-1279
軸 絹本 淺設色畫 縱:206.3公分 橫:103.3公分
范寬(活動于十世紀),陜西華原(今耀縣)人,經常來往京師與洛陽一帶。個性寬厚,舉止率直,嗜酒好道,擅長山水畫,此圖是唯一傳世名跡。
《溪山行旅圖》構圖簡潔,巨大山體迎面而立,山路間,一列微小的行旅迤邐而行,更顯得山勢巍峨雄壯。畫幅右角樹陰有“范寬”二字款。
這些收藏在臺北故宮博物院中的頂級國寶,閃耀著中華民族智慧與藝術的光芒。屬于中國的國寶,一件也不能少!(完)
相關新聞
文娛新聞精選:
- 2024年12月22日 09:45:58
- 2024年12月22日 09:29:37
- 2024年12月22日 08:35:14
- 2024年12月21日 20:42:42
- 2024年12月21日 18:51:05
- 2024年12月20日 11:33:57
- 2024年12月19日 11:09:13
- 2024年12月19日 10:56:58
- 2024年12月19日 09:32:12
- 2024年12月19日 09:2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