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會客廳|霍啟剛:講好中國故事要多方合作 才能1+1>3
中新網香港12月12日電 (記者 韓星童)“十四五”規劃賦予香港作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定位,香港特區立法會議員霍啟剛近日在接受中新網“港澳會客廳”專訪時談及香港在發展文化藝術領域的優勢與短板,并表示,要講好中國故事、香港故事,必定要多方合作,才能達到1+1>3的效果。
“十四五”規劃明確了香港“八大中心”新定位,除了一如既往要推進香港的四個傳統中心,如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航運中心等持續發展,還首次加入發展四個新興中心,當中包括支持香港發展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
霍啟剛回憶自己當初在看到新定位的第一反應是特別高興,“這表示中央給了我們一個非常高的定位,也是一個非常高的使命。”但再反復多看兩遍,對于如何解決這一難題的壓力才后知后覺地籠罩他,“香港累積了很多經驗、人才,也有很完善的法規去支撐金融貿易、航運等行業,但是文化產業我們還處于一個比較初級的情況。”
不過這并不代表香港缺乏令文藝茁壯發展的土壤,霍啟剛更肯定地以“文化之都”形容香港。“這里有很多很愛文化的參與者,很多很好的表演者,很多很有創意的人才,但是產業還沒有走到那一步。”
因此,香港想要發展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首要的任務就是跟內地更好地對接。“內地文化產業走的那條路是高度的市場化,走得很快,也走得很廣。未來怎樣讓香港文化界與內地進行真的合作、發展,讓他們分享內地文化市場的紅利,我覺得這一點非常重要。”霍啟剛所說的合作,并非只流于表面,也非只停留在文藝團體在特區政府的資助下赴內地巡演幾場,而是要從制度上探討深入合作。
至于向外推廣,霍啟剛則看到香港中西薈萃的歷史文化所帶來的優勢。香港芭蕾舞團近日在美國紐約首演《羅密歐+朱麗葉》,無論是舞蹈,還是劇目,都蘊含著傳統西方文化,然而香港芭蕾舞團卻讓故事走入上世紀60年代的香港,舊日的街巷,糅合本地日常生活的元素、奢華的長衫以及中國功夫,交織成一出融會中西的杰作。
“這不就是講好中國故事、講好香港故事嗎?”霍啟剛說。
香港特首李家超在新一份施政報告中提到,為推動香港流行文化走出香港,特區政府計劃每年與業界合辦“流行文化節”,并研究長遠設立“流行文化館”的可行性。霍啟剛對此自然樂見,“這真的是我們的資源,別說外地了,在內地很多我這個年紀的人,都是聽著廣東話歌長大的,我太太還會背《紅日》呢,這些都是很多人的童年回憶。”重要的是,利用這些傳承下來的文化,重新包裝成不同的故事,再度擴大其影響力。
這種軟實力的建設,在霍啟剛看來,若純粹由一兩間公司,或一些文藝工作者利用自己的投資去做,不一定效果做到那么大,“如果背后是希望為國家服務,幫國家說好中國香港故事的話,這個要多方一起合作才可以做到1+1>3。”(完)
大灣區精選:
- 2024年12月21日 10:04:41
- 2024年12月20日 15:23:42
- 2024年12月20日 14:52:25
- 2024年12月19日 14:27:03
- 2024年12月19日 14:09:22
- 2024年12月18日 19:25:35
- 2024年12月18日 15:23:36
- 2024年12月18日 15:17:18
- 2024年12月18日 14:46:29
- 2024年12月18日 14: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