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問·龍年春節 | 陸地:春節在海外,為人類文化的餐桌加道菜
中新社北京2月14日電 題:春節在海外,為人類文化的餐桌加道菜
——專訪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陸地
作者 田靜 陳瑜波
中國春節來臨之際,無論是美國紐約、西班牙馬德里,還是澳大利亞悉尼都會有掛紅燈籠、舞龍舞獅等慶祝活動,海外華僑華人紛紛相聚大街小巷,共度傳統佳節。今年獲列成為聯合國假日后的首個春節,也因恰逢龍年而頗顯特殊。國際范兒越來越足的中國春節該如何更好地“出海”?怎樣才能讓身處不同文化背景的外國人愛上東方節日?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陸地近日接受中新社“東西問”專訪時認為,春節文化“出海”的初衷從來不是取代當地文化,而是為人類文化的餐桌上多加一兩道菜。
并不是燈籠越多、鑼鼓越響越好
“春節不是一個節日,而是一系列節日。”在陸地看來,春節文化的內涵十分豐富,過了臘八直至來年正月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春節,其中包括臘八、小年、除夕、元日等多個節日。
近年來,海外春節氣氛十分濃厚,尤其在華僑華人集中的大城市,慶祝活動十分熱烈,已經成為當地的一道風景。陸地曾專門就此做過實地考察,他將目前海外慶祝春節的方式概括為“大規模、重色彩、高分貝”。這樣的好處在于能夠提升春節的知名度,同時讓外國人知道中國人是如何慶祝春節的,但尺度把握不好很容易讓當地民眾和政府誤解乃至抵觸。
陸地舉例說,2016年春節,他發現馬德里很多地方掛滿了紅燈籠,甚至連市政廳的牌子都被紅燈籠擋住。“如果中國某地街道上擺滿圣誕樹,我們也一定會感到不舒服。”
陸地提出一個形象的“客廳理論”——在海外過春節,相當于去當地人家里做客,不能在人家客廳里大吵大鬧,只顧自己當“麥霸”,要分清賓主,尊重當地文化,不要喧賓奪主。
“并不是燈籠越多越好,鑼鼓越響越好,獅子舞得越多越好”,與“大規模、重色彩、高分貝”相比,陸地更提倡“小規模、多層次、長流水、不斷線”的潤物細無聲方式。
歡度中國春節時,如何吸引當地民眾的參與?習慣于從生活中進行學術思考的陸地總結出“牛排理論”:在享用牛排時,很多顧客青睞七成熟肉搭配三分生肉。陸地建議,在海外進行春節展演時,也可將中國節目和外國節目進行搭配,靈活調整比例,或許會讓外國人更容易“消化吸收”中國傳統文化。
春節是外國人了解中國文化的一扇窗
作為中文系出身、做過記者編輯又從事學術研究,既出版詩集又寫劇本的“跨界教授”,陸地十分注重跨學科、跨領域的交叉思考。他認為,春節文化交流其實要講究點心理學。“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也勿強施于人。一定要想想你所講述的東西是不是別人喜歡的、需要的,要注重稀缺性、差異性和互補性。”
陸地指出,春節文化“出海”的初衷從來不是取代當地文化,“我們只是為人類文化的餐桌上多加一兩道菜,并不是要撤下別的菜,而是起到互補的作用”。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球有近20個國家將春節列為法定節假日,去年聯合國也將其列為假日,春節的國際影響力無疑在逐步提高。但陸地認為,有多少個國家、有多少外國人過春節并不那么重要,讓他們了解春節文化的真正內涵更重要。我們應該向海外介紹“春節之美、春節之樂、春節之觀”。
在陸地看來,春節是外國人了解中國文化的一扇窗,它是一場美食博覽會、華服博覽會,無論是八大菜系還是各民族的服飾,都是美的集中呈現。同時,春節是熱鬧,是歡樂,是祥和。過年期間,人們充分享受休閑之樂。“誰說中國人天天只會工作,從來不會享受。”陸地表示,讓外國人了解春節之樂,也可打破外國人對中國人的刻板印象,幸福、快樂、舒適是全人類的共同追求。
除了春節之美、春節之樂,更重要的是春節之觀。陸地認為,春節可以反映中國人的價值觀。比如,過年祭祖反映我們不忘本;過年祭神敬天反映我們天人合一的觀念;正月初一講究不殺生、不動土、不動剪刀,其實是給萬物一個休養生息的機會。
1月26日開啟的為期40天2024年春運,官方預計將有90億人次流動。在陸地看來,這場被戲稱為“地球上規模最大的人類遷徙”,其實最能反映中國人的家庭觀,闔家團圓是中國人過年的執念。與西方提倡的個人主義相比,東方人更講究集體主義,兩種文化正好形成互補,春節文化所蘊含的重人情、重親情、重鄉情的情愫正是中國文化為世界文化提供的獨特視角。
陸地說:“如果不介紹這些文化內涵,僅看有多少外國人過春節,那是沒有靈魂的。”
華僑華人是春節文化在海外的最佳代言人
分布在世界近200個國家和地區的海外華僑華人有6000余萬。陸地認為,他們是講述春節文化的最佳“代言人”。
陸地表示,以華人社區、唐人街為中心,像漣漪一樣慢慢蕩開,才是春節文化最好的“出圈”方式。“一定要走在地化、本土化、民間化的路子。”比如,華僑華人請隔壁的鄰居來家里過節,一起吃頓餃子,順便給對方介紹下中國人怎么過年、有什么習俗,這就是最自然的文化交流方式。
陸地強調,要從更大的視角來看待春節文化,它不只是中國文化,還代表著亞洲文化、東方文化。文化具有兼容性,應將春節作為文化的公分母,讓其成為凝聚東方與亞洲文化的紐帶。(完)
受訪者簡介:
陸地,中國首位新聞傳播學博士后(復旦大學)。曾任中國青年報、北京電視臺等媒體的記者、主任編輯和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現任北京大學視聽傳播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導,兼任中國大眾文化學會副會長兼節慶禮儀專委會主任、中廣聯廣播電視研究會副會長、北京市寫作學會會長、華僑大學周邊傳播研究院院長等職。1998年至今,承擔包括國家社科重大項目在內的國家級和省部級項目30多項,發表媒體和周邊傳播以及文化產業方面的論文400余篇,專著、編著、譯著22部(其中詩詞4部);2004年被中國廣播電視協會(現中廣聯)評選為全國“十佳”廣播電視理論工作者。2023年底,所創建的周邊傳播理論被中國社科院評為中國原創新聞傳播學三大理論之一。
- 專題:網絡中國節·春節
東西問精選:
- 2024年12月22日 18:51:29
- 2024年12月14日 20:14:06
- 2024年12月11日 16:14:39
- 2024年12月09日 15:26:13
- 2024年12月05日 20:35:03
- 2024年11月30日 18:30:22
- 2024年11月30日 12:40:15
- 2024年11月30日 12:38:42
- 2024年11月29日 19:53:30
- 2024年11月28日 20:5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