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 id="aazt7"><big id="aazt7"><button id="aazt7"></button></big></ins>
        <sub id="aazt7"></sub>
        <b id="aazt7"><tr id="aazt7"><var id="aazt7"></var></tr></b>
      1. <video id="aazt7"><input id="aazt7"></input></video>
      2. 東西問·名家坊丨王炳華:享譽學界的新中國新疆考古拓荒人

        分享到:
        分享到:

        東西問·名家坊丨王炳華:享譽學界的新中國新疆考古拓荒人

        2024年03月11日 19:4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大字體
        小字體
        分享到:

          中新社烏魯木齊3月11日電 題:王炳華:享譽學界的新中國新疆考古拓荒人

          作者 馬曉東 茍繼鵬 朱景朝

          初見王炳華先生,一頭白發,身上的灰色西服干凈整潔,笑聲爽朗。

          25歲時,他只身一人遠赴新疆考古,在一線工作40年,為新中國新疆考古事業破土開荒,足跡遍布天山南北,取得了許多開拓性成果,享譽海內外。

          瀚海拾珠四十載

          1935年,王炳華生于江南水鄉一個知識分子家庭,1960年從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畢業,被分配至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考古研究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前身),自此與新疆考古結下不解之緣。

          那是一個“孔雀西北飛”的時代,各個領域的人才,懷著滿腔熱忱從四面八方支援新疆建設。王炳華說,之所以義無反顧來到新疆,是因當時新疆考古還有很多空白點,許多研究的開展有賴于國外刊登的資料,希望為祖國考古事業貢獻一份力量。

          1927年到1930年,中國考古學家黃文弼參加中瑞西北科學考察團,赴新疆開展考古調查和發掘,成為新疆考古的先驅。但黃文弼之后,中國新疆考古發展滯緩。直至新中國成立后,新疆考古才又步入正軌。

          王炳華懷揣著一個樸素的愿望?!肮ぷ髌陂g,我一定要把西方學者曾經走過的地方都走到,他們提到的遺址要看到,這樣才能對他們的著作有更具體的了解,要不沒有發言權?!蓖醣A說,所幸這些他都做到了。

          他直言,在新疆考古的確太苦太累,需要一定的奉獻精神。當時經費匱乏、交通不便,有時好幾天才能買到一張公共汽車票,沒有汽車的地方就騎馬、坐毛驢車、坐拖拉機,或者步行。

        1979年末王炳華在古墓溝墓地測圖。受訪者供圖

          40年堅持在新疆考古一線,王炳華跑遍了伊犁河流域、塔里木盆地周緣綠洲、羅布泊地區、天山腹地、帕米爾高原等處,在吐魯番、尼雅、樓蘭、古墓溝、阿拉溝、哈密五堡、伊犁河流域的烏孫等處考古與研究領域卓有建樹。在王炳華及其同事的努力下,新疆考古逐漸建立起了比較完整且系統的學術架構。

          樓蘭又見小河墩

          樓蘭,曾是漢代絲綢之路開通之初的交通要塞。4世紀后,隨著絲綢之路道途變化,樓蘭湮沒于大漠深處。

          1979年,中日合作拍攝大型紀錄片《絲綢之路》,攝制組探訪“樓蘭美女”的消息引發轟動,王炳華率隊進入位于羅布泊西北的孔雀河河谷進行考察。

        1989年王炳華在樓蘭古城西域長史府故址調查。受訪者供圖
        王炳華陪同平山郁夫夫婦在樓蘭古城中。受訪者供圖

          “我帶隊找墓地實施發掘,任務有兩個,一是摸準樓蘭故址所在,二是找到一處早期墓地,最好能發現保存完好的古尸。”他說。

          那次考古發掘打破了以往將羅布泊地區文物都與漢代樓蘭相聯系的簡單認識,證明在更早以前人類就曾在羅布泊留下過痕跡。樓蘭的再次發現,無疑是新疆考古史上最為重要的成就之一。

        2005年王炳華,馮其庸在樓蘭古城觀察一處早期文化遺存。受訪者供圖

          王炳華的另一個心愿是尋覓羅布泊小河墓地。1960年,初建的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考古研究所,包括王炳華在內,實際只有兩名工作人員。當年館里收存的資料中,有貝格曼(Warlock·Bergman)的《新疆考古記》。這些資料成為王炳華了解新疆考古、學習英文的資料。當他讀到“小河五號墓地”,“小河”一詞,便深刻地印在了他的腦海深處。

        2000年末王炳華進入小河墓地。受訪者供圖

          “我當時有個心愿,一定要和有志于古代新疆文明研究的同道走一遍20世紀30年代前期中國學者無力進行工作時、西方學者曾經重點工作過的考古遺址,計劃中就有貝格曼涉足過的‘小河’?!蓖醣A說。

          這看似簡單的心愿,在20世紀80年代前卻難以實現。各方條件限制,遲滯了“小河墓地”探查之行。

          2000年,王炳華已退休,但尋覓“小河”的夢仍在。后來,一次偶然機遇,他魂牽夢繞的“小河”之行終于得償所愿。

        2000年末王炳華領隊進入小河墓地。受訪者供圖

          那次考察于2000年12月6日啟動,完成在同年12月20日。時值冬日,沙漠中溫度低至-20℃,經過4天跋涉,第5天清晨,中國考古學者終于踏上了“小河墓地”,在羅布泊沙漠中聳立了近四千年的古冢,終于出現在中國考古學者的眼前。

          “雖歷經艱辛,倒真是夙愿得償,在我和一些同道友人的認真設計、切實計劃下,我們從庫魯克塔格山下,直插孔雀河谷,步、‘駝’相續,徑直走進了羅布淖爾沙漠中,踏步在了‘小河’古冢的沙山之上!”

          尼雅再現精絕陵

          王炳華表示,尼雅考古、精絕文明是世界性的熱點之一,這片土地上嚴酷的環境變化,種族多元、文明多元的歷史文化,很有現實意義。

          精絕故國所在的尼雅廢墟,坐落在新疆民豐縣境內尼雅河下游。過去,民豐縣不通飛機,在塔克拉瑪干沙漠公路開通之前,人們到尼雅,必須先到和田,再輾轉數百公里。

        1996年中日合作尼雅考古的營地。受訪者供圖

          盡管如此,作為中日合作尼雅考古隊的中方學術領隊,自1991年開始,王炳華先后6次率隊進入尼雅沙漠中,設計、策劃、安排并具體部署工作,親手負責其實施。

          說到這里,已是耄耋之年的王炳華額上飽經風霜的皺紋似乎瞬間舒展開來:“我得說說‘精絕王陵’……”

          1995年年末,機緣巧合下,王炳華與幾位同道再次踏入尼雅沙漠的道途中,發現一處墓地露出的痕跡。隨著發掘工作進行,精絕王陵露出了“衣角”,大量從無所見的精美絲錦破土而出,其中最知名的莫過于20世紀中國考古學最偉大的發現之一——由白絹鑲邊的漢代織錦護臂。

        2014年王炳華陪同中外學者考察尼雅遺址。受訪者供圖

          該織錦上書有八個篆體漢字:“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這塊織錦一出,立時引起國內外轟動。

          王炳華告訴記者,這些精美絲錦,不僅表明了中國漢王朝對西域治理取得的巨大成功,也體現了精絕王國對漢文化的廣泛吸納。

          “在那個時代,精絕王國是中亞大地諸多綠洲王國與漢王朝交流的中心。精絕王國在這盛大事業中,獲得了耀眼的光環,明顯居于舞臺的中心。”王炳華教授說。

        王炳華在精絕古城遺址中。受訪者供圖

          連通歐亞是此心

          “新疆是我們認識古代中國跟廣大亞歐世界的交往交流的重要門戶?!蓖醣A說,新疆考古的意義不局限于新疆,新疆在古代歐亞大陸上所處的位置,決定了它的歷史、文化發展絕不是孤立存在的點。

          在王炳華40年的新疆考古經歷中,“新疆考古與西域文明”似乎是永遠圍繞的話題。他說,古代中國在與南亞、西南亞、波斯、南西伯利亞等廣大地區的交往過程中,新疆作為主要通道與核心地帶具有無法取代的重要意義。

        王炳華向啟功教授,賈蘭坡教授介紹樓蘭古城情況。受訪者供圖

          西漢張騫鑿空西域,開通絲綢之路,東西文明交流碰撞日趨頻繁。但在王炳華看來,這種東西文明交流應該更早就存在。中國古代典籍所記載的西域地區的交通路線,主要是沿塔里木盆地南北兩路行進,據王炳華多年來實地考古調查發現,從青銅時代到明清時期,穿越天山內部峽谷的道路都是古代西域各民族東西穿行的通道,也是絲綢之路上的重要路線。

          1976年吐魯番至庫爾勒間鐵路修建期間,沿途發現了很多文物,王炳華得知此消息后便前往調查,與修路的工人們吃住在一起,在阿拉溝從事了近三年考古發掘工作。他清理了一百多座早到青銅時代、晚及春秋戰國時期的塞人貴族墓葬,發現大量金器和其他文物,并開始意識到新疆古代人類利用天山峽谷古道進行交流。

          在此考古期間,王炳華循阿拉溝在天山峽谷中多次東西穿行、南北穿越,實地踏查天山峽谷中的交通路線與考古遺存。他就此提出“天山峽谷古道”概念,即天山絕不是封閉的存在,天山峽谷古道是古代新疆同中亞西部地區交通的橋梁,也是東西文明交流的匯聚點之一。

        在甘肅省博物館展出的《伊犁草原文化—尋找游牧人的歷史軌跡》上,草原巖畫文化吸引參觀者。伊犁是草原絲綢之路北道的必經之地,東西方文化在這里交匯。楊艷敏 攝

          他說,阿拉溝的考古遺存對于認識“天山峽谷古道”具有普遍意義。天山山系廣泛分布著冰川、峽谷、草原、盆地,是游牧民族往來的天然通道。在伊犁河流域發現的波馬墓葬金銀器、阿拉溝“黃金大墓”、呼圖壁縣康家石門子生殖崇拜巖畫等,都指向一個事實,歐亞文明很早之前就曾在此交流。

          “這些發現也可在吐魯番出土的唐代文書及明代的文獻中找到依據。這些考古證據讓我們開始重新認識西域的地理空間,絲綢之路也可以穿越天山來去?!蓖醣A說。

          他表示,古代歐亞大陸發展進程中,實際上是彼此影響、互相支撐的,明白了這個真理,就能有更開放的心態來對待世界。(完)

          受訪者簡介:

          王炳華,1935年生,江蘇南通人,著名考古學家。1960年畢業于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同年7月進入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考古研究所。1987年獲評研究員。1989年任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曾兩次獲新疆“有突出貢獻優秀專家”榮譽稱號,1992年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在新疆考古第一線工作40年,深入研究新疆沙漠考古和古代民族考古,具有深厚的學術造詣,享譽國內外。主要著作有《吐魯番的古代文明》《絲綢之路考古研究》等20余部,主編《新疆文物考古新收獲》等叢書。

        【編輯:付子豪】
        發表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評論

        頂部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色欲_免费国产一区二区不卡在线_欧美一级高清片在线观看_99国严欧美久久久精品l5l
          <ins id="aazt7"><big id="aazt7"><button id="aazt7"></button></big></ins>
            <sub id="aazt7"></sub>
            <b id="aazt7"><tr id="aazt7"><var id="aazt7"></var></tr></b>
          1. <video id="aazt7"><input id="aazt7"></input></video>
          2. 日韩综合在线视频小说 |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播放 | 亚洲AV秘精品色婷婷 | 亚洲日本va在线视频观看 | 亚洲十大国产精品污污污 | 精品熟女少妇a∨免费久久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