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問 | 王文:為何說西方欠中國人權一次真切的道歉?
中新社北京5月22日電 題:為何說西方欠中國人權一次真切的道歉?
作者 王文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
世界對于中國的觀察,往往因西方一些媒體、政客的誤導而聚焦在對中國人權的指摘上。過去,由于中國人權發展狀況的相對滯后,中國社會面對西方指責時,往往選擇沉默或有限反駁,總體上顯得不夠自信。
21世紀以來,中國經濟快速增長,尤其是收獲基礎設施建設飛速提升、數字經濟全面普及、脫貧攻堅戰取得勝利等巨大成就。與此同時,西方社會諸多人權問題在信息社會下完全曝光,中國人開始變得自信,不僅敢于在人權發展、意識形態領域與西方展開平等論辯,更富有底氣地闡釋中國人權對世界發展作出的重要貢獻。
在我看來,中國人權進步至少有三點被西方多數媒體與政客所忽視的全球意義。
第一,中國人權進步是正面推動21世紀人類文明的新亮點。21世紀以來,人類文明的進步主義邏輯遇到巨大沖擊。軍事沖突、經濟危機、氣候變化、糧食饑荒、大流行病等沖擊,使人類文明的發展狀況本應優于20世紀下半葉狀況的預期完全落空。如果沒有中國人權的進步,21世紀前20年的人類文明史是黯淡的。
21世紀以來的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敘利亞戰爭、利比亞戰爭、也門內戰、尼日利亞博科圣地戰爭以及當前仍在激烈進行的俄烏沖突等多場戰爭,導致世界產生超過2000萬難民、百萬人死于戰亂。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使全球超過1億人的財富縮水。氣候變化產生的自然災難,導致每年有500萬人死亡。2020年全球暴發的新冠疫情更是已導致超5億人感染、約1500萬人死亡。與此同時,即便被視為人類文明“燈塔”的美國與國際治理“典范”的歐洲,也出現了社會失序、民粹高漲、貧富分化、安全威脅等諸多危機,以致在西方出現前所未有的悲觀思潮。
中國的人權進步可謂逆勢上揚。2021年,中國全國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13.6億,穩定在全國人口的95%以上,并宣布現行貧困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這一年,中國網民人數突破10億,通過數字經濟的普及(外賣、快遞、網購、網約等)實現了城鎮社會基本服務的均等化,極大縮短了貧富差異所導致的享受社會進步紅利的差距。中國過去40年沒有發動或參與戰爭,未發生糧荒,沒有爆發金融危機,全力防治大流行病,森林覆蓋面積翻了一番,全力推進低碳發展……相比于其他國家,沖擊21世紀人類文明進步的那些災難(戰爭、經濟危機、氣候變化、饑荒等),對中國人日常生活的沖擊是最小的。
可以自信地說,一面是中國人權進步的實質推動,另一面是對人權沖擊的災難防護,使得中國人權進步成為正面推動21世紀人類文明的新亮點。
第二,中國人權進步是實踐兌現世界人權理論的新突破。1948年聯合國大會通過的《世界人權宣言》確立了維護和保障人權成為憲法、國際法及國際社會評判的重要規范性價值標準。此后通過一系列國際人權條約包括《防止及懲治滅絕種族罪公約》(1948年)、《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國際公約》(1965年)、《國際人權憲章》(1966年)、《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1979年)、《兒童權利公約》(1989年)和《殘疾人權利公約》(2006年)對推動人權的有法可依以及推動生命權、自由權、尊嚴權、公正權、財產權、發展權都起到了巨大的規則與理論支撐作用。但理論構想與實踐兌現之間往往存在距離,即使在綜合國力最強的美國,種族歧視、槍支泛濫一直存在,全民醫保半個世紀以來都難以實現,可稱為“人權之癌”,更使得人權理論出現知易行難的困境。中國人權進步為突破即使西方發達國家都未曾實現的人權目標提供了實踐突破的可能。
中國創造了全球城市治安最優良、最穩定的社會環境,有效實現了居民免受槍支威脅的生命權、財產權、尊嚴權。幾天前,在美國一天發生了13起槍案,過去五個月美國因槍擊死亡人數超過1.5萬,相當于每天因為槍支死亡人數超過一百人,令人瞠目結舌。而中國少數民族人口過去40年增長了數倍,有效兌現了反對種族歧視的國際公約條款。中國推進全過程人民民主,提升網絡、交通層面的基礎設施覆蓋,有效保障了國民在政治、生活中的自由權。
可以自信地說,中國人權進步為世界人權理論的實踐之道提供了方法論的突破,也使20世紀中葉人類的偉大人權理想有了足夠完全兌現的希望。
第三,中國人權進步是幫助發展中國家人權逆襲的新參考。2021年世界仍有約7億人生活在極端貧困之中,絕大多數是聚集在亞非拉的發展中國家。南蘇丹、布隆迪、索馬里、馬達加斯加等國的極端貧困率常年在70%以上。近10年來,連美國、日本、意大利、瑞典等老牌發達國家都出現了從零到1%極端貧困率的倒退現象。西方社會長期注重以政治選舉權為核心理念、強調以自由競爭為社會邏輯、偏好以資本至上為政策依據的人權發展之路,哪里有選舉哪里就有人權,哪里有資本哪里就有人權,這些人權發展理念非但不能為復雜的世界人權之路提供根本的藥方,還把許多亞非拉發展中國家的發展轉型帶上了歧路。
中國沒有全盤拷貝西方人權道路,而是將人民的生存權、發展權視為第一要務,強調并實現主權不容干涉的原則,獨立走符合本國國情的人權發展道路,獲得了上百個國家的支持、肯定,也被越來越多發展中國家參考、借鑒甚至復制。2017年6月22日,聯合國人權理事會通過了中國倡導的《發展對享有所有人權的貢獻》決議,首次將“發展促進人權”理念引入了國際人權體系,更是得到了世界各國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廣泛支持。
可以自信地說,中國的人權進步拓展了20世紀以來世界人權固有道路,成為支持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最堅定的大國力量,更為發展中國家走上人權提升之路提供了新的選項。
從以上三個角度看,西方無視中國人權長足發展的世界意義,不斷對中國人權的個別細節與案例進行指責,甚至從中放大成對整個中國國家形象的抹黑,是對基本事實的違背,也反映了西方在理論與視野上的狹隘,更折射了西方對外交往中的傲慢甚至邪惡。西方欠中國人權一次真切的道歉,更欠中國對發展人權的一次真切的點贊。
當然,闡述中國人權對人類文明進步、對世界人權理論實踐、對發展中國家的全球意義,不等于說中國人權沒有紕漏或不足。事實上,作為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在國民收入、環境保護、社會公平、法治建設、文化服務、政治權利等方面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自2009年4月13日中國第一次制定以人權發展為主題的國家規劃開始,中國已發布了四期促進和保護人權方面的工作目標和具體措施。2021年9月,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國家人權行動計劃(2021-2025年)》,在總結前三期人權行動計劃執行情況和實施經驗基礎之上,依據憲法原則與“十四五規劃”,遵循國際人權公約精神,確定2021-2025年尊重、保護和促進人權的階段性目標和任務。
相信中國人權事業仍會繼續發展,也相信中國還會為世界人權的進一步進步作出更大的貢獻。(完)
作者簡介:
王文,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絲路學院副院長、特聘教授,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執行主任,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國務院參事室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聚焦全球形勢、宏觀政策、綠色發展等的專譯編著作包括《百年變局》《強國長征路:百國調研歸來看中華復興和世界未來》《看好中國:一位智庫學者的全球演講》《伐謀:中國智庫影響世界之道》等30余本。
相關新聞:
國內新聞精選:
- 2024年12月23日 15:49:24
- 2024年12月23日 14:13:38
- 2024年12月23日 12:01:50
- 2024年12月22日 16:48:36
- 2024年12月22日 15:53:01
- 2024年12月22日 09:16:06
- 2024年12月22日 09:08:46
- 2024年12月21日 19:19:45
- 2024年12月21日 17:09:19
- 2024年12月21日 14:2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