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谷APEC,習近平為什么引用孔子這句話?
(近觀中國)曼谷APEC,習近平為什么引用孔子這句話?
中新社曼谷11月19日電 題:曼谷APEC,習近平為什么引用孔子這句話?
中新社記者 梁曉輝 郭金超
“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18日,泰國曼谷,在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二十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用這句中國古語,力倡各方構建亞太命運共同體。
這句話出自孔子的《論語·子罕》,大意為:智慧的人不疑惑,仁德的人不憂愁,勇敢的人不畏懼。其中的智、仁、勇,是中國儒家推崇的品德,體現三種不同境界。
在亞太地區,儒家文化具有廣泛影響力。APEC風云際會之時,以此凝聚共識,既是一種外交語言藝術,更是著眼當下國際形勢,對亞太所需共識的精準判斷,讓人印象深刻。
的確,亞太需做知者。
本次APEC曼谷會議,被視為歷史十字路口上的一次會議。面對亞太地區出現的經濟增長整體低迷,以及疫情延宕、全球化逆流、安全風險的疊加,亞太合作未來怎么走,考驗著地區智慧。
我們看到,中方再次呼吁倡導開放的區域主義,強調開放包容、合作共贏,堅持維護國際公平正義,堅持命運與共。東道國泰國也敦促大家把重點放在建設一個可持續和包容性的世界上。“開放、包容、聯通”成為APEC會議上的響亮聲音。
有評論稱,越是國際局勢緊張的時候,潛伏于世人心里的“公道”便會浮上來,推動構筑并加固維護和平與穩定以及公平與正義的堤壩。這正是一種智慧的體現。
亞太應做仁者。
80億的地球人口中,亞太地區占了三分之一。仁者愛人,讓亞太人民都“過上好日子”是亞太初心。
柬埔寨金邊、印尼巴厘島、泰國曼谷,“亞洲時刻”接連舉行的三場重要會議,克服分歧、實現團結、尋求發展,主旋律或許各有側重,落腳點都是實現人的更好發展。
中國正致力于以自身發展,推動本地區國家和人民走向更好未來。APEC時間,習近平向世界系統闡述中國式現代化的愿景。在這個愿景下,實現脫貧、達至小康的14億多中國人,將走向共同富裕,使中等收入群體在未來15年超過8億。
“治國之道,富民為始。”這一中國智慧,同樣益于世界。此次,習近平還提出了“共同富裕的亞太”理念,展現出中國一貫的立場:中國式現代化是開放的,歡迎各國參與。這無疑將給亞太人民共同過上好日子展示更多可能性和確定性。
亞太更要做勇者。
當前的亞太,是世界新興力量上升的發展極,卻也被守成大國視為“兵家必爭之地”。翻看這幾天西方媒體的報道,對“亞洲時刻”頗多著墨,但仍充斥著固執的冷戰思維。
因而,地區各國更需做勇者,既不被大國的博弈而裹挾,又不被眼前一時的利益而“浮云遮眼”,排除干擾,實現地區獨立自主的安全和發展。
“亞太地區不是誰的后花園,不應該成為大國角斗場。”本次APEC曼谷會議上,來自中國的聲音引發共鳴。
這也讓人想起本月初習近平在北京會見德國總理朔爾茨時所引用的一句話:“政治家應當以寧靜接受那些不能改變的,以勇氣改變那些能改變的,用智慧分清其中的區別。”
眼下,世界變局風云激蕩,亞洲的政治家們亦需要以知者、仁者、勇者的擔當,以命運與共的意識,作出有利于地區發展的選擇。
正如這幾天的曼谷街頭,APEC會議隨處可見的標志——一個以當地手工藝編制竹籃為靈感的符號,當地人稱之為“Chalom”。它向前來曼谷的人們傳遞這樣一個信息:
亞太的美好未來,亦需齊心共同編織。(完)
- 專題:近觀中國
國內新聞精選:
- 2024年12月22日 09:16:06
- 2024年12月22日 09:08:46
- 2024年12月21日 19:19:45
- 2024年12月21日 17:09:19
- 2024年12月21日 14:25:07
- 2024年12月21日 11:25:59
- 2024年12月21日 10:59:01
- 2024年12月21日 10:49:11
- 2024年12月21日 08:21:54
- 2024年12月20日 1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