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問丨黃棟星:海外最早的唐人街是“八連”嗎?
(東西問)黃棟星:海外最早的唐人街是“八連”嗎?
中新社馬尼拉4月30日電 題:海外最早的唐人街是“八連”嗎?
——專訪菲律賓《華商縱橫傳媒》社長黃棟星
中新社記者 關向東
菲律賓是一個多元文化的國家,歷經千年交融,菲律賓文化與中華文化融合形成的“菲華文化”,已逐步成為菲律賓文化的一部分:中國春節成為菲律賓的官方假日,中國神靈“媽祖”已是菲律賓民眾的信仰之一……文化融合對中菲兩國民心相通意義重大,菲律賓《華商縱橫傳媒》社長黃棟星近日接受中新社“東西問”專訪,暢談“菲華文化”如何逐步“融合”進菲律賓文化。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菲律賓“華人社會”是如何形成和演變的?華社文化隨時代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黃棟星:菲律賓人口1.1億,華僑華人近三百萬,祖籍大多是福建,還有10%為廣東籍,近年有許多其他省籍的新移民。大多華僑華人生活在菲律賓各大城市,約有50%住在大馬尼拉。華僑華人具有吃苦耐勞和勤奮創業的優良傳統,經過數代人的努力,逐步有了相當的地位。
據考,華僑移居菲律賓始于唐末。西班牙1561年殖民菲律賓時,占領馬尼拉。當時福建、廣東大量華僑來菲當華工。為了更好控制華人,西班牙殖民者設置了第一個華僑聚居區“八連”(Parian),是海外最早的唐人街。西班牙統治菲律賓333年間,排擠、驅逐和限制華僑活動,6次屠殺華僑,估計達30萬人,菲律賓早期的華僑史是血淚史。
經過世代打拼,華僑在菲律賓扎根。1915年馬尼拉市議會以中菲混血慈善家羅曼·王彬(Roman Ongpin)的名字將華人聚居區的主干道命名為王彬街,這是馬尼拉唐人街正式的開始。在馬尼拉教堂廣場屹立的王彬塑像已守護華人區百余年。
十九世紀末,馬尼拉華僑人口增至十萬,形成一定規模的華人區。菲律賓逐步形成了以閩南語為主,以血緣、業緣、地緣為紐帶的“華僑社會”,最顯著的標志就是華僑社團組織的成立。菲律賓最早的華僑社團是1812年成立的長和朗君社,這個南音社結社以解“鄉思”,一唱便是悠悠210年。
1946年獨立后,菲律賓政府限制華僑入境,但沒有統一吸收華僑進入主流社會的政策,華僑社會日益邊緣化。從獨立至20世紀70年代中期,菲民族主義高漲,政府實施一系列僑民菲化政策。“菲化政策”本意打壓華僑,不料卻讓華僑“因禍得福”,零售業不能做,“成功轉型”發展制造業,華僑經濟快速發展。
1975年中菲建交后,大批華僑加入菲律賓國籍,“華僑社會”轉變為“華人社會”,華社發生“質變”。“華僑”身份變為菲律賓公民,轉變為“華人”身份,21世紀初華人落地生根,成為“菲籍華人”,亦稱菲華。
中新社記者:“華社文化”對于菲律賓華僑華人意味著什么?隨著時代變遷有怎樣的變化?“菲華文化”形成的機緣是怎樣的?
黃棟星:中國與東南亞的聯系由來已久,以儒家思想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隨著華人的遷移很早就傳播到了這一地區。在與當地文化的接觸與交流中,中國傳統文化不僅保留了核心要素與精髓,還融合了當地的文化,形成具有中華特色的“混合文化”。
漫長的移民過程中,華僑華人與當地人通婚,形成了人數龐大的“華菲混血種”,造就了獨特的“華菲混合文化”。菲律賓的飲食、服飾、日常用品、建筑藝術、親屬稱謂和風俗習慣等方面有明顯的閩南文化烙印。
同時,菲律賓華社發展過程中,出現了兩種代表性“華社文化”并存的現象,即傳承中華文化傳統傾向,以及尋求與菲文化融為一體的“融合”文化。
十九世紀前后移居菲律賓的華僑增多,華僑先輩具有重大的“危機感”,竭力保持中華文化,創建社團、華文媒體和華校,堅持讓子女接受華文教育,與居住國的文化風俗和社會環境保持距離。近幾十年隨著中國崛起,菲華群體原已漸淡化的中華文化氛圍又濃重起來。當年,先輩為抗拒被“同化”保留中華文化的“根”,如今,中國的強大讓菲華“心靈的故鄉”壯大。
新世紀以來,新生代菲華已融入當地主流文化,他們沒有否認自己是華人,也認同自己是菲律賓人,外在表現與中華傳統文化熏陶下的華僑華人存在差異。很多新生代菲華“回歸”華社,他們“橫跨”中菲文化,成為新時代華社的“龐兒”。
近年,大量新僑涌入,為菲房地產、餐飲、民生消費品、奢侈品等市場帶來新生機,在菲中國各省商會如雨后春筍般成長。新冠疫情期間,這些新移民團體積極作為,向各政府、民間機構捐獻防疫物資,既表現出愛心也擴大了自己的“社交圈”,傳承了華社的“慈善傳統”。
目前,菲律賓華社匯聚多種力量,有傳統華僑華人,有大量近年遷入的新移民,更多是土生土長的華裔,實力更為強大。菲華各種力量意識到“榮辱與共”,努力求同存異,共創和諧華社。其中,如何推動以中華文化為母體的“菲華文化”融入菲律賓文化,成為重要課題。
中新社記者:“菲華文化”怎樣逐漸成為菲律賓文化的一部分?
黃棟星:隨著菲律賓華人經濟實力的提升,1980年代開始,華人社區爭取合法地位與權益的意識日益強烈。菲華社團和華文媒體以菲華利益為訴求,在融入主流社會過程中謀求發揚光大中華文化,并以之豐富菲律賓民族文化。其中標志性行動乃積極推動菲國會立法,將流行于華人區的農歷新年列為全菲法定節日。
2002年農歷除夕,時任總統阿羅約專門簽署向菲律賓華人表示新年祝賀的文告。2004年1月14日,她宣布農歷春節為“全國特別工作假日”。但公告只具象征性意義,包括華人在內的菲律賓居民當天仍要照常上班。2011年,時任總統簽署公告,首次把2012年春節列為“特別非工作假日”。
2014年1月30日除夕,時任馬尼拉市長埃斯特拉達在唐人街大連商務酒店舉行“年夜飯”宴會,主要華社領袖參加。次日,埃斯特拉達同2013年度國際小姐Bea Rose Santiago、一些菲政府官員相繼乘坐花車到華人區主要街道,首次向馬尼拉市民拜年。是年始,春節成為菲律賓法定公共假日。
2020年1月25日,農歷新年大年初一。新任中國駐菲大使黃溪連與新任馬尼拉市長的莫仁諾,乘中國牌樓造型迎春花車,參加王彬街上的慶春節活動。這是新冠疫情前最后一次中國城春節花車巡游活動。當天,杜特爾特總統發布文告,祝賀農歷新年。至此,“菲華文化”事實上已是菲律賓文化重要組成部分。
新冠疫情暴發后,主要華社團體組成菲律賓華社救災基金菲華抗疫委員會,與菲律賓人共同抗疫。中英菲三語的抗疫歌曲在馬尼拉帕西河兩岸傳唱,體現了華菲兩族血濃于水的千年情誼。(完)
受訪者簡介:
黃棟星:菲華資深傳媒人,菲律賓華商縱橫傳媒社長。香港亞洲周刋駐菲特派員,鳳凰衛視、深圳衛視特約評論員。文章常在《環球時報》、觀察者網、《明報》月刊發表。長期關注東南亞國家和華社動態,對中華文化與東南亞文化融合剖析常有獨到觀點。
華人新聞精選:
- 2024年12月22日 12:21:30
- 2024年12月15日 14:05:07
- 2024年12月07日 11:35:24
- 2024年12月05日 10:46:33
- 2024年12月04日 10:50:30
- 2024年12月02日 11:45:18
- 2024年12月02日 11:19:56
- 2024年11月30日 15: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