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鄉多措并舉為僑胞尋親按下“加速鍵”
中新社北京12月4日電 (記者 吳侃)對遠離故土的華僑華人而言,尋根是親人的重逢,也是根脈的延續。近段時間,很多海外僑胞返鄉尋根問祖,各僑鄉構建尋親服務網絡,運用數字技術和科技手段為僑胞尋親按下“加速鍵”。
放拱門、穿紅衣、煮甜湯……日前,菲律賓華裔二代施伊偉回到家鄉福建泉州。施家宗親們按當地傳統習俗迎接他,施伊偉與親人一起翻看老照片、回憶父輩往昔、祭拜家中先祖。
“這碗雞蛋紅棗湯格外香甜,因為是家鄉的味道。”施伊偉告訴記者,此前他雖心懷尋根夢,卻不知根在何處,只能從父親墓碑上“涂門田庵”四字探尋家族出處,然而“涂門”在哪一直是未解之謎。“后來我向泉州‘南洋華裔族群尋根謁祖綜合服務平臺’求助,最終在泉州市豐澤區東涂社區找到了堂哥等親人。”
為滿足海外僑胞尋根謁祖的需求,泉州市僑聯推出了融合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手段的“南洋華裔族群尋根謁祖綜合服務平臺”。平臺已征集、掃描族譜近1萬冊,制作成“家族樹”,涵蓋100多個姓氏,還將建成譜牒方志、姓氏宗祠、重點僑村3D全景影像等數據庫。
“20年前我父親曾到江門恩平尋親,這次追隨父輩腳步回到家鄉,見到了從未謀面的親人。”前段時間,馬來西亞霹靂古岡州公會署理會長莫聰在家鄉僑務部門幫助下找到了堂弟,交談間兩人商定日期,相約一同祭祖。
在助力華僑華人尋根過程中,江門市組建專業工作隊,采用查找族譜、入戶取證、咨詢專家等方式查證核實。“粵省事”平臺江門專區提供“僑胞求助”和“尋親尋根”特色服務,“僑都根源”小程序收錄家譜族譜300多冊,僑胞可以登錄小程序查詢族譜,實現在“指尖”尋根。
10月下旬,馬來西亞廣西總會副會長龐志強和女兒龐詩羚委托家鄉僑務部門尋找其失散60多年的親人。廣西玉林容縣僑務部門根據委托人提供的“四里”“龐敏亨”兩個信息廣泛查閱檔案,終于在容西鎮思傳村找到他們的親人。龐詩羚在發給僑務部門的感謝信息里寫道:“爺爺一直有個心愿,希望我們能認祖歸宗,現在終于實現了。”
針對海外僑胞的尋親需求,玉林市僑務部門推出“玉僑子午線”智慧平臺,開通尋根省親功能,僑胞通過電話或小程序提交尋親申請,僑務部門根據線索聯動多方力量尋找。目前平臺已受理相關需求100余次,助僑胞與失散親人再續親緣。
僅憑一個舊地址、一張老相片,如何在茫茫人海中尋找血脈親人?越南華人李女士此前在廣州市“1+11”為僑服務數字化綜合服務系統留下了這些尋親信息,然而70年前的通信地址早已變更,尋親工作很是棘手,廣州、廉江兩地僑聯多方走訪探尋,終于找到李女士的親人。據了解,“1+11”為僑服務數字化綜合服務系統開通兩年多來,已經幫助很多僑胞圓了尋根夢。
族譜在尋根時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族譜散落各地,尋找和查詢費時費力。針對這一問題,浙江省溫州市甌海區僑務部門推出“僑譜”應用系統,提供傳統家族譜牒電子化服務。“僑譜”收錄了轄區內各姓氏的傳統族譜,通過族譜數字化、續譜實時化、尋譜智能化,解決僑胞尋根難的問題。
為提升尋親的成功率,僑務部門還整合各方力量為僑胞尋親提供助力。今年9月,一場尋根專案研討會在福建廈門舉行,廈門市僑聯尋根志愿者、專家學者等齊聚一堂,反復比對族譜與碑文信息,經過多方查證終于為來自印尼的16名溫氏宗親找到祖籍地海滄溫厝村。
當前,廈門市僑務部門不斷完善服務網絡,“鷺島尋親”“有理尋根”等尋親品牌為僑胞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尋親渠道,幫助很多僑胞了卻尋根心愿。(完)
華人新聞精選:
- 2024年12月15日 14:05:07
- 2024年12月07日 11:35:24
- 2024年12月05日 10:46:33
- 2024年12月04日 10:50:30
- 2024年12月02日 11:45:18
- 2024年12月02日 11:19:56
- 2024年11月30日 15: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