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8月30日電 7月初,中共中央作出指示:“今年夏季,中共中央、國務院、全國人大、全國政協、中央軍委五大領導班子將不到北戴河辦公。中央各部委負責人在此期間外出休假,均須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執行,不得擅自去北戴河等避暑勝地。”
中國旅游報29日刊文稱,中央的新決定令行禁止,“春風”拂面。海內外媒體盛贊新一代領導集體“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真正用實際行動塑造親民、清廉、高效、務實政府之形象,躬身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榜樣在上,中央各部委和各級地方政府也紛紛取消暑期外出辦公計劃。成都市錦江區甚至宣布,出售該區在風景名勝區的療養院和培訓中心,所得資金全部用于為民辦實事。
新一屆中央領導班子的執政新風迅速吹遍了大江南北。
報道稱,站在業界視角,我們很自然應該把目光鎖定在北戴河,進而關注新規定對我國旅游業發展的影響。領導暑期不再蒞臨辦公,對于北戴河旅游業的發展是喜還是憂,是機遇還是挑戰?在此安營扎寨多年,來頭不小的眾多培訓中心、休養所、療養院又將何去何從?其他景區能否因此而沐浴春風?
作為北方最著名的濱海度假旅游區,北戴河素有“夏宮”之稱。每年夏天,中央五大班子同赴北戴河辦公的慣例由來已久,且常有重要外賓來訪,北戴河肩負的政治接待任務之重可想而知。為確保各項工作萬無一失,當地官員都繃緊了神經。客觀上,北戴河的正常工作與生活秩序不可避免地要因此被周期性地打斷,當地官員也很難潛心研究北戴河的發展大計。對于旅游旺季暴露出的關于景區建設、管理等方面的問題,地方政府可能也無暇顧及,或者不能及時提出解決方案。
該報分析稱,今夏,中央將北戴河從繁重的政治接待任務中解脫出來,北戴河得以再現其休閑度假旅游區的本色。可以說,中央的英明決策為北戴河提供了發展現代旅游業的新契機。理由有二:
其一,普通游客前往北戴河,多為休閑度假而來,采擷靈氣者只是個別。既為休閑,就需要寬松自在的旅游氛圍。以往,每到暑期,因為高級領導蒞臨和重要會議的召開,一些地方戒備森嚴,即使走在大街上,偶爾也會遇到盤查。而現在,正如當地一位出租車司機所言,“感覺今年夏天氣氛不像以前那么緊張了,大概是因為中央領導今年不來北戴河辦公的緣故吧。”(《南方都市報》報道)今年,北戴河將輕輕松松度過暑期,游客也能在最輕松的環境中享受旅游的樂趣。
其二,政治接待任務少了,當地政府可以集中精力研究普通游客的需求,圍繞游客需求做足文章,提升城市的旅游服務水平,促進北戴河旅游業的進一步發展。今年8月,為提升北戴河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北戴河舉辦了以“提升城市品位,迎接綠色奧運”為主題的狂歡節。其實,若單為提高知名度,北戴河根本無需興師動眾搞節慶活動。試問,在有旅游消費潛力的群體中,有誰不知道北戴河的鼎鼎大名呢?但此名卻與政治有千絲萬縷的聯系,相反其休閑度假的功能卻不可避免地有些弱化。重塑休閑度假形象,北戴河正在行動,從選擇“狂歡節”,而不是“文化節”云云,其初衷已凸顯無遺。
有人說,每年夏天到北戴河辦公的中央領導及其工作人員、后勤保障人員,再加上來此匯報工作的各地領導,已形成了一個龐大的消費群,使整個北戴河和秦皇島市都受益匪淺;也有人說,中央領導不來了,北戴河也就失去了榮耀的光環,或者說少了靈氣,不少游客將不再慕名前往。
的確,一紙規定會使團體消費的規模有所減少,政治色彩淡化,但是不是領導回避了,老百姓就會對北戴河失去興趣了呢?當然,我們不能忽視“領導效應”、“明星效應”對景區發展的積極作用,一些游客也的確是為圓夢而來。但毫無疑問,游客更看重的是北戴河作為休閑度假型旅游區充滿魅力的海濱風情和怡然自得的休閑環境。這才是北戴河發展現代旅游業的根基所在。
從另一個方面來講,百姓其實并不反對中央領導暑期前往避暑勝地!前蘇聯以及俄羅斯的領導人都要定期到黑海避暑,美國總統也總是到戴維營度假。7、8月的北京,酷暑難耐,中央領導還要為國事日夜操勞。到了避暑勝地,在清涼的環境中度過炎炎夏日,既能保持身心健康,又不耽誤工作,可謂兩全其美之策,與民心并不相悖。何況中央領導也是社會主義勞動者,當然有享受避暑休假的法定權利。新中國成立以來,北戴河因此一直履行著接待中央暑期辦公的重要使命,成為僅次于北京的另一政治中心。
然而,作為度假勝地,北戴河也有難以承受之重。如此高級別、大規模、長時間、一年一度的領導集中到訪,讓北戴河這座小城氣氛肅然;北戴河的政治接待任務應接不暇,也使不少游客敬而遠之。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當地現代旅游業的發展。
與此相反,其他眾多度假勝地卻難有中央領導蒞臨,也就少有機會借勢宣傳,提高知名度。
文章作者最后指出,兩者之間能否找到平衡點?竊以為,若在完善的休假制度下,中央領導不定期、分別到各地景區避暑度假,將既可減輕北戴河的集中壓力,又有利于中央領導在休假旅游的同時進行實地考察,第一線掌握基層真實情況,同時,中央領導的身體力行與關懷重視,還將極大地促進當地旅游業的發展,尤其在非典剛過,正值我國旅游業重樹信心之時,更是如此!(劉思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