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晉祠元宵又飄香:地方小吃堅守有道謀新生
中新網太原2月8日電 (記者 李新鎖)又到元宵飄香季,堅守有道謀新生。2月8日,在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多家晉祠元宵生產企業進入滿負荷運轉模式。從傳統地方小吃到品牌特色產品,從家庭作坊生產到標準化流程制造,這顆元宵正在經歷一場產業升級。
當天,在太原市晉源區長巷村,晉祠桂花元宵第五代傳人韓偉的手機鈴聲不斷,其中多數是訂購元宵的。“過去一到正月,晉祠一帶家家戶戶滾制元宵,成為當地一景。”韓偉說,因為制作工藝繁復,加之生活節奏加快,這種技藝逐漸成為少數人的堅守。
因為水資源豐富,地處太原西南的晉源區在歷史上一直是稻米之鄉。宋代范仲淹曾用“千家溉禾苗,滿目江鄉田”描繪晉祠大米種植景象。這也奠定了晉祠桂花元宵的物質基礎。
上世紀90年代,每到春節前后,晉祠周邊村民必扶老攜幼聚在村中石碾前磨制米面、制作元宵。“當時,很多商販走街串巷售賣晉祠桂花元宵,‘老太原’都認這一口。”韓偉說,隨著城市擴張,傳統農村生活模式打破,沿街叫賣的銷售景象不再。
韓偉的父親韓福元年過七旬,作為晉祠桂花元宵制作技藝的代表性傳承人,這顆元宵在他手中已翻滾了半個世紀。
在長巷村的生產車間,韓福元仍親力親為,在他熟悉的味道中監督美食的誕生。“制作元宵要一泡、二淘、三晾,經過碾米、炒作、做餡、滾制等十幾道工序,才能做好一顆元宵。”韓福元說,在碾米、炒制餡料等工序中,我們引進自動化生產線,但仍保留了石磨碾制、六蘸六滾等古法工藝,最大限度保留原汁原味。
耳濡目染中,這份技藝得以自然傳承。“傳到我孫子韓洪杰這里,元宵制作技藝已到第六代。”韓福元說,韓洪杰幼年剛學走路時,就拿著玩具“海洋球”模仿滾制元宵。如今,他也能做得有模有樣。
一顆元宵,從清末延續至今,韓家人已傳承六代。在堅守傳統味道的同時,晉祠桂花元宵也在提升形象、擴大輻射半徑。
“今年,我們供貨的線下超市增加至30余家,而且還開通了線上渠道,元宵賣到了北京、深圳、廣州、杭州等地,每天銷售七八萬顆,產品供不應求。”韓偉說,一到過年,很多身在外地的游子就會線上訂購。依托冷鏈物流、航空快遞,晉祠桂花元宵可直達遠方。
韓偉介紹,根據市場需要,我們投資建設規模化生產車間。按照節慶節點,車間可生產元宵、粽子等多種類特色產品。
“如今,元宵已突破季節性食品的限制,在婚宴、酒店餐飲等場景也有應用。”韓偉說,未來,企業將在強化品牌、提升線上渠道方面持續發力。
在當地,除了韓家人的堅守,元宵制作正逐漸形成產業。在晉源區晉祠鎮索村,一座標準化元宵加工廠房內,34歲的杜鵬程和工人們一起忙著滾元宵。淋水、添面、拋餡、滾制,工人們在電動滾筒前一氣呵成。
從2017年開始,杜鵬程遍訪當地制作元宵的老人請教研制配料、配方,裝修車間、注冊商標、成立公司……當年底,杜鵬程的元宵一經推出便受到太原市民青睞,每天銷售近10萬顆。為解決批量儲存難題,杜鵬程新建了冷庫車間,并定制塑料托盤包裝解決元宵長途運輸易碎的難題。
“除了黑芝麻、五仁、豆沙等傳統餡料及無糖餡料,我們今年還開發了巧克力、抹茶、香芋等新品。”杜鵬程說,近期各零售市場和周邊商戶需求旺盛,最高單日銷量達20萬顆。
在上述產業帶動下,當地民眾獲益良多。每逢節日,當地制作元宵的人一家挨著一家,往來購買元宵者絡繹不絕。
2017年,韓福元和晉源區制作桂花元宵的同仁協商成立了“太原市晉源區晉祠桂花元宵研究會”,以期集合產業力量,推動行業發展。(完)
- 專題:2022年新春走基層
社會新聞精選:
- 2024年12月22日 10:11:46
- 2024年12月22日 09:21:13
- 2024年12月22日 09:17:16
- 2024年12月22日 09:16:44
- 2024年12月22日 09:08:28
- 2024年12月21日 18:24:20
- 2024年12月21日 14:15:48
- 2024年12月21日 12:39:30
- 2024年12月21日 00:32:32
- 2024年12月20日 14:2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