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呼倫貝爾市草原生態補獎采訪實錄
【美麗中國·網絡媒體生態行】草原更豐美 牧民更富裕
——內蒙古呼倫貝爾市草原生態補獎采訪實錄
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是我國草原牧區覆蓋面最廣、涉及農牧民最多的一項惠草惠民政策。記者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深入采訪草原生態觀測站、地方林草局和牧民家庭,了解到草原生態補獎從科學評估到落地實施、惠草惠民的豐富實踐。
草原生態補獎,讓牧民選擇了以草定畜
7月21日,記者參加“美麗中國·網絡媒體生態行”活動,來到位于海拉爾區的呼倫貝爾草原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草原站副站長閆瑞瑞介紹,草原站所在的謝爾塔拉牧場是呼倫貝爾草甸草原的腹地,是原生植被保存最完整、最典型的一個區域。草原站在謝爾塔拉牧場樣地開展實驗,建立了本地區草原載畜量的計算模型,得出了實現草畜平衡的最優方案。
“草畜平衡有一個具體的模型。我們要先明確以草定畜,就是說,一定面積的草場能養多少家畜,這里面有一個公式。”
閆瑞瑞在實驗地前為記者介紹不同放牧強度下草原生態是如何變化的。“這片養3頭牛的區域是每公頃0.34個牛單位的放牧壓,這片養8頭牛的區域是每公頃0.92個牛單位的放牧壓。大家能看出來,養3頭牛的這片地里草長得就好,牧草的生物多樣性也比較高,而且當地的優勢羊草非常多,防風、柴胡等有生態價值的藥用植物,都在這個適度放牧的區域出現。而養8頭牛的草地里出現了灰灰的冷蒿,它是草場退化的一個指示物種。”記者順著她指的方向看去,養3頭牛的草場草長得確實更茂盛,整體看上去更青翠。
閆瑞瑞又拿兩片草場的牛來做對比。養3頭牛這一組,牛就在記者們眼前一片悠閑地吃著草,看上去膘肥體壯,而養8頭牛的一組,牛都走到了很遠的地方。閆瑞瑞解釋道:“你想這個牛它為啥肥呢?這個區域里的草都是好吃的草,又有充足的水,它就不受餓,一般一天走4公里就吃飽了。如果這一片就剩下退化的草,都是適口性不好的草,牛就不愛吃了,它就要去找好吃的草,一天就得走七八公里,一直處在半饑餓的狀態,就養不起膘來。”
“另外我們還針對牧民的實際情況,以畜定草。有的牧民家里已經養了那么多牲畜,就計算他需要多少面積的草場,如果天然草原不夠,就得補種一定面積的人工草地,目的也是實現草畜平衡。補種的草地也能在冬季為家畜提供一定的飼料資源。”閆瑞瑞補充道。
最后,她總結道:“草原既有生態功能,也有生產功能。草原不利用不行,過度利用也不行。草畜平衡就是把草和畜放在一個天平的兩端,按照我們計算出的標準讓這個天平平衡了,草原就能在保護生態的前提下可持續利用,更好地造福牧民的生活。”
記者聽了她的實例講解,理解了草畜平衡。但疑問也油然而生:“您出去跟牧民講這些比較先進的理念的時候,他們是什么態度?”
閆瑞瑞答道:“牧民說‘我們沒有草呀,肯定就希望我們家有那么多草,多養畜,多掙錢增加收入嘛’。但后來國家和地方的政策支持上來了,牧民的意識也提高了,能接受我們這個地方標準。按照標準去執行之后,他們也意識到,并不是家畜養得越多收益越高。以我們固定監測的一個家庭牧場為例,他們合理地減少了家畜數量,使草場的產量和家畜的生產能力都提高了。而且,他養得少了,自身投入也就小了,就可以在保護生態的前提下發展一些旅游業,還可以從草原生態補獎政策中獲益,這樣整個家庭的收入都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從生態、生產、生活‘三生’的角度來說,這是一個良性的發展。”
“要是沒有生態補獎,牧民肯定要去多利用草場多養畜呀。但是國家給予了政策的支持,牧民的觀念也就逐漸轉變了。”閆瑞瑞說。
記者了解到,閆瑞瑞團隊參與了當地草原生態補獎政策的制定。他們對草原的動態監測和對草原載畜量的測算為草原生態補獎政策提供了科學依據。
草原生態補獎,促進了已墾草原退耕還草
7月22日,記者來到鄂溫克族自治旗錫尼河東蘇木布日都嘎查,了解當地退耕還草與草原生態補獎政策的實施情況。
鄂溫克族自治旗林草局副局長蘇立新介紹,該旗已墾草原是20世紀80年代開墾的,如今按照《草原法》規定,對水土流失嚴重、有沙化趨勢、需要改善生態環境的已墾草原,進行有計劃、有步驟地退耕還草。
蘇立新介紹:“我們今年的生態修復工作,從多個部門共抽調了400余人形成合力,對3400多塊退耕還草地塊,每天都進行巡護,圓滿地完成了今年的修復任務。修復地塊以種植苜蓿和燕麥草為主,目前苜蓿的保有量已達到22萬畝,燕麥草的保有量達到24萬畝。”
“已墾草原很大一部分是牧民承包經營的草場,還有一部分是集體的草場。”蘇立新說,“草原生態補獎分為禁牧和草畜平衡。簽訂了承諾書的牧民,草場達到標準的話每年可享受國家給予的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草原管護員、鄉鎮綜合執法局和林草局下設的綜合執法大隊每年都對實施禁牧和草畜平衡的區域進行抽查,按照檢查結果來發放補貼,如果有超載或是其他違法情況會進行處罰。2015—2020年,我們這禁牧面積總共是80萬畝,每畝補貼13.75元,草畜平衡面積是1220萬畝,每畝補貼4.58元。”
中央財政確定的禁牧補助標準為每畝7.5元、草畜平衡獎勵標準為每畝2.5元。為保證草原禁牧措施落實到位,各地方可依據實際情況,差異化測算并制定禁牧補助和草畜平衡獎勵標準。據蘇立新介紹,鄂溫克旗執行的是內蒙古自治區測算的補獎標準。“中央劃定草原生態補獎每5年為一輪,現在是第三輪。中央也考慮到社會經濟的發展,補獎資金一輪比一輪多了。”
“經過退耕還草、生態修復以后,牧民的草場飼草品種好了,產量也提高了,對牧民牧業生產有很大幫助。所以現在牧民都能按照自己簽訂的承諾書履行責任。”蘇立新說。
草原生態補獎,保障了牧民收入穩定
結束對蘇立新的采訪,記者走進旁邊一戶牧民家。這戶人家的房子外墻刷著漂亮的湖藍色,院里兩個蒙古包旁停著面包車和幾輛摩托車,院外擺放著好幾臺大型牧草機械。
這家男主人巴拉布爾向記者介紹:“我家草場從我父親那一代開始經營,面積3300多畝,是一個大草場。”果然,這是一個“大戶人家”。
巴拉布爾介紹,他家草場禁牧面積1000多畝,草畜平衡面積2200多畝,即所有草場都申報了草原生態補獎。記者問他:“這對你們家的收入會有影響嗎?”巴拉布爾答道:“禁牧收入還高呢,不禁牧打草一畝2塊多,報禁牧一畝補助13塊多。而且禁牧之后草場質量提高了,長出的草花樣多。”
問及牲畜養殖情況,巴拉布爾說,他家養了50多頭牛、幾百頭羊,多了不敢養,因為禁牧5年之內不能放牧打草,牲畜養多了怕草不夠。去年因為市場原因牲畜價格下降,但得益于草原生態補獎,他家并沒遭受很大損失。前幾年干旱草場收成不行,也多虧有補助才穩定了收入。這兩年雨水好了,草長得高,收得多。他們一家五口一年收入有20多萬元。
“這幾年草原生態改善了。”巴拉布爾指著遠處一片坡地說:“原來那一片全是白白的沙子,現在都種了松樹啥的,很好的,也就用了兩三年的時間。”記者看到他指的那片坡地,零星草皮下還能看出昔日白沙,絕大部分覆蓋著深綠色的植被。
經過幾天在呼倫貝爾的采訪,記者看到了草原的豐美、植被的繁茂,從牧民口中得知,他們的生活越來越好。草原生態補獎政策,有效地促進了草原生態保護、農牧民生活改善、草牧業生產轉型和可持續發展,是實現牧區生態生產生活“三生”共贏的重要舉措,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的生動實踐,正在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建設美麗中國作出積極貢獻。(孔祥瑞)
- 專題:美麗中國·網絡媒體生態行
社會新聞精選:
- 2024年12月22日 17:05:36
- 2024年12月22日 16:58:29
- 2024年12月22日 13:38:29
- 2024年12月22日 12:19:32
- 2024年12月22日 10:11:46
- 2024年12月22日 09:21:13
- 2024年12月22日 09:17:16
- 2024年12月22日 09:16:44
- 2024年12月22日 09:08:28
- 2024年12月21日 18:2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