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浪潮下如何培養創新人才?學者:科教融匯、產學深度結合
中新網上海12月16日電(記者 陳靜)在人工智能(AI)技術飛速發展的背景下,教育正在經歷深刻的變革。在科技浪潮下如何培養下一代創新者和領導者?
西交利物浦大學(下稱:西浦)副校長鈔秋玲教授16日在此間對記者指出:“在技術變革和知識迅速迭代的背景下,大學教育供給明顯滯后于社會的需求。”她認為,突出國際化、跨學科融合、實踐導向與創新協作,契合未來社會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這位學者認為,這種模式不僅科教融匯,還推動教育與產業的深度結合,為區域和全球社會提供面向未來的教育解決方案。
在上海舉行的國際教育創新論壇上,西浦首席數字官、知識與信息中心主任畢新博士坦言:“我們相信,AI帶來的革命性變化將賦予教育全新的內涵,為學生帶來更多元、智能、個性化的發展機遇。”
據悉,西浦是教育部批準,由西安交通大學和英國利物浦大學合作創立的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新型國際大學。成立18年來,西浦已經發展成為國內規模最大的中外合作大學之一。近年來,校方利用多學科交叉優勢和基礎研究優勢,將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區域發展相融合,探索打造能夠站在人工智能、機器人“肩膀”上,引領開拓新行業發展的融合式精英培養模式。
來自芯片、供應鏈管理、生物醫藥、商業金融、語言學習等學院的負責人在論壇上分享了他們的見解。西浦國際商學院常務副院長方世豪(Eddy Fang)教授指出,AI技術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變著商業世界。商學院正面臨著來自企業和學生的雙重壓力,需要理解AI的深遠影響。方世豪認為,商學院應積極調整研究和教學方向,聚焦AI對商業、員工和社會的影響。
西浦語言學院院長海倫·比奇(Helen Beech)強調了培養學生AI素養的重要性,尤其是需要關注不同群體對AI技術的態度和適應性。“盡管大多數學生都能熟練使用社交媒體,但在面臨新技術和新工具時并非所有人都能夠快速適應并愿意承擔潛在的風險。”她說,“部分學生因擔心學術誠信問題而不傾向使用AI工具,另一些則由于知識不足或信心不足而對AI產生畏難情緒。”
在海倫·比奇看來,教育者的責任不僅是教授AI技術的通用知識和使用方法,還需要關注不同群體的適應性并引導學生建立負責任的使用習慣。這位學者坦言:“我們正在將AI逐步融入課程和評估體系,以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在未來的技術環境中獲得平等的參與機會。”
“我們的課程不是閉門造車,而是要緊貼市場和企業需求,旨在培養能解決實際問題的創新型人才。”該校產金融合學院院長陳峻松教授指出。他以“行業整合專業”的融合教育模式為例指出,該專業以供應鏈“四流結合”(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商流)的理念設計課程,呼應數智時代的技術環境,突出數字化特色;同時,教學注重以實踐為驅動、市場為導向,結合行業反饋不斷更新教學內容,例如:增加數據建模、供應鏈金融等技能模塊。
在采訪中,西浦芯片學院院長陳偉教授指出:“我們的學生不僅需要掌握技術,還要理解市場和企業運作,具有較強的軟技能,以滿足行業對多元化人才的需求。”這位學者指出,芯片產業鏈上下游環節復雜多樣,應用領域廣泛,具有突出的跨學科特征,需要注重實踐驅動、整合國際資源和復合型人才的培養。
西浦慧湖藥學院副院長李毅教授坦言:“在科研方面,我們的評價機制不僅看學術論文發表的數量和質量,還要看有多少來自產業界的課題。”
“未來,西浦將繼續深化與各行業的合作與交流,培養更多具有實戰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優秀人才,為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鈔秋玲教授表示。(完)
社會新聞精選:
- 2024年12月30日 16:36:21
- 2024年12月30日 13:45:40
- 2024年12月30日 12:11:55
- 2024年12月30日 11:58:51
- 2024年12月30日 11:45:59
- 2024年12月30日 11:38:40
- 2024年12月30日 10:37:26
- 2024年12月30日 10:21:40
- 2024年12月30日 09:44:07
- 2024年12月30日 07:4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