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潑水成冰”變成“潑水被燙” 謹防炫酷背后有風險
冰天雪地中,手持一杯或一壺熱水,用力將水潑向空中,劃出一道弧線,頃刻間萬縷冰絲花如同煙花般落下……
每年冬季,冰雪旅游火熱,前往東北的游客們愛在雪地里“整活兒”,不少游客也會嘗試拍攝“潑水成冰”的照片。但“潑水成冰”經常“翻車”,近日,黑龍江一游客在模仿“潑水成冰”時被燙成二級燙傷。
充滿期待的冰雪體驗導致意外燙傷,這是誰也不希望經歷的場景。那么,在進行“潑水成冰”體驗時,有什么防護措施來保護自己不受傷害呢?寒冷環境下,人體的哪些生理機能可能會受到影響?就此,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采訪了多位醫生與學者。
“潑水成冰”需要兩個條件
12 月 21 日,在有著“中國最冷小鎮”之稱的黑龍江大興安嶺呼中區,50余名呼中區森林消防指戰員,將杯中的開水用力 潑向天空。一時間,空中冰絲、冰霧彌漫開來,“潑水成冰”秀上演,場面既震撼又浪漫。
為何潑水成冰要用開水?“開水揮發會形成大量水蒸氣和小液滴,和冷空氣接觸表面積大。”一位物理老師解釋道。“一般來說由水這種液體變冰有兩種形式:一種是水滴直接成冰,一種是水蒸氣通過凝華成冰。”“潑水成冰”中的“冰”并不是水直接結成了冰,而是水形成水蒸氣后,在極端寒冷空氣里凝結成水滴或凝華成小冰晶。
“潑水成冰”是什么原理?資料顯示,“潑水成冰”屬于冰水相態的轉換,若想達到“潑水成冰”需要兩個條件:一是氣溫達到零下40攝氏度以下,二是需要90攝氏度以上的熱水與空氣產生巨大溫差,這是實現“潑水成冰”的關鍵。但氣溫沒有達到零下40攝氏度以下,若有大風相助,能迅速帶走水蒸氣中的熱量時,“潑水成冰”也有可能實現。
浪漫背后有燙傷、凍傷風險
社交平臺上,在體驗“潑水成冰”的過程中“被燙傷”的網友不在少數。
2021年,一位大爺就因為“潑水成冰”上了熱搜。視頻中,他拿了一個大碗,盛上熱水扎好馬步開始挑戰。潑水的瞬間,大爺將碗一起扔了出去,開水劈頭蓋臉澆下來,燙到他的頭部。
成都市第五人民醫院皮膚科主任于均峰告訴記者,“如果‘潑水成冰’時被燙傷,首先要盡快脫離熱源,然后可以在燙傷表面使用冷水沖洗。若雙手燙傷的部分較多,可以浸泡在冷水中。面部燙傷需要使用冷水和毛巾冷敷。如果‘潑水成冰’使用的開水已
經接觸到內部皮膚,而穿著貼身衣服不能直接脫下,最好使用剪刀將衣服剪開,然后去除附著在身上的衣物,防止皮膚撕裂。”
“在處理時,可以使用燙傷膏。燙傷發生后,盡量避免將出現的水皰擠破。對于嚴重燙傷,需要盡快到醫院進行專業救治。”于均峰說。
“在雪地局部降溫沖洗時還需注意全身保暖,避免失溫情況發生。如果就地取材,用冰雪冷敷時間過長會凍傷。冰水可能過于刺激,可以使用冷水處理燙傷,并且需要持續沖洗和降溫,降溫至少需要20分鐘以上。而且在沖淋時水流不要過大,如果水流過大,可能損壞原本保留的皮膚屏障。”成都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科醫師張路說。
提防“炫酷”后的風險
“潑水成冰”到底該怎么玩?有網友總結了成功經驗:盛水容器開口大且能握在手中、有濾網的保溫杯為佳、潑水時瓶口朝上45度、手臂保持伸直最好“掄”出180度……
不過,需要特別提醒的是,“潑水成冰”本身就有風險。中國氣象局高級工程師卞赟曾提醒,“潑水成冰”不易在狹窄地段和人員密集的地方嘗試,同時也要考慮風向對過往行人的影響。孩子玩“潑水成冰”時需要家長、學校的正確引導,如果沒有把握請不要輕易嘗試。
于均峰建議,若要體檢“潑水成冰”,在使用熱水容器時,應該佩戴手套保護自己,一方面可以防止燙傷,另一方面也可以防止凍傷。
同時,防止熱水飛濺到裸露部位很關鍵,“首先我們需要做好皮膚防護,穿戴足夠保暖的衣物,盡量減少皮膚暴露在外面的面積。其次我們可以佩戴護目鏡,進行眼睛防護,防止在潑水成冰的過程中飛濺的冰晶或者水蒸氣進入眼睛,造成眼睛損傷或者刺激。”張路說。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車家竹 周卓玥
來源:華西都市報
社會新聞精選:
- 2025年01月03日 09:53:39
- 2025年01月03日 09:50:11
- 2025年01月03日 09:47:07
- 2025年01月03日 09:23:40
- 2025年01月03日 09:17:07
- 2025年01月03日 08:57:02
- 2025年01月03日 08:54:16
- 2025年01月03日 08:28:40
- 2025年01月03日 08:19:20
- 2025年01月02日 15:5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