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蓉委員:為“銀發族”開“藥方”

中新網濟南3月2日電 題:孫蓉委員:為“銀發族”開“藥方”
中新網記者 孫婷婷 祁建月
“銀發群體的身心健康、用藥安全、診療指南、診療人才培養等,是我們需要重點關注的話題。”2025年全國兩會召開前夕,全國政協委員、山東大學第二醫院中西醫結合醫學中心學科帶頭人孫蓉仍在不斷思考這個問題,她迫切期望用自己的專業所長,為“銀發族”開出一劑“藥方”。
截至2024年末,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已達到3.1億人,占全國總人口的22.0%。這一組數據的公布,更讓孫蓉感到,“銀發族”已成為社會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群體,其需求亟待各界給予關注。
深耕中醫藥基礎研究38年,孫蓉發現,當前的藥品研發體系中,存在老年人群用藥數據缺失的結構性問題。現有新藥上市前臨床研究的受試人群年齡普遍限定在18歲-60歲,缺乏60歲以上人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數據。
針對這一問題,孫蓉建議建立政策引導機制和激勵制度,通過稅收優惠、優先審評等政策工具,引導企業開展老年人群用藥專項評價。此外,將老年人群用藥研究納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設立專項基金支持跨學科聯合攻關。
“‘人—藥—病’是一個三角形的關系。”孫蓉認為,除了用藥,針對不同年齡段人群,也應制定不同的治療方案。在高齡人群治療指南缺失的情況下,她認為,可以以腫瘤、心腦血管、呼吸和代謝性疾病四大慢性病為抓手,制定老年人群的診療指南,關注老年人自身衰老對藥物的不耐受、人和病的互作變化以及肝腎功能降低對藥物耐受和代謝的影響等。

老年醫學人才培養同樣是重要的一劑藥方。面對養老需求,還需多元化、多渠道、多模式地培養人才。
“目前中國高校鮮有老年醫學直博生。”孫蓉提議,在八年制學生培養中,本科階段讓學生學習臨床醫學課程的同時,交叉學習中醫藥、AI計算機等基礎課程,研究生階段根據研究方向定向強化老年醫學課程設置。
孫蓉認為,中醫藥在老年醫學方面有優勢,比如治未病,可通過中藥干預阻礙病程發展,應積極發揮“藥食兩用”藥材的養生保健作用,挖掘耳部按摩等中醫“簡、便、廉、驗”的基層適宜技術。
2023年首次擔任全國政協委員的孫蓉,帶著“中醫藥現代化”的使命踏上履職之路。履職首年,孫蓉在“加強基礎研究源頭,促進中醫藥的傳承創新發展”的提案中提出三條建議:鼓勵年輕人成為創新主力軍、對長期聚焦一個領域做科研的人給予持續支持、鼓勵企業出資設立聯合基金。該提案被全國政協列為重點督辦提案,且在2024年得到全面落實。“對杰青項目驗收評估優秀的,給予第二輪滾動支持,增大資助力度。此外,已經有企業向國家基金委捐助資金支持科研。”孫蓉說。
“人工智能可用于挖掘方劑和經驗,為中醫藥發展提供助力。”談及人工智能對中醫藥發展的影響,孫蓉坦言,要正面看待科技進步,人工智能模型能快速全面地普及知識,對網絡醫生的技術提升也有幫助。(完)

- 專題:2025全國兩會

社會新聞精選:
- 2025年04月30日 14:39:38
- 2025年04月30日 14:36:42
- 2025年04月30日 14:32:12
- 2025年04月30日 14:31:58
- 2025年04月30日 11:1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