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草莓產業升級發展 上海交大培育出“高學歷、高顏值”草莓
中新網上海3月20日電 (許婧 曾玉竹)“為什么我們經常聽到大家說草莓吃不到小時候的味道了呢?”上海交通大學農業與生物學院研究員許文平20日解釋說,開放的自然界中,一個草莓品種在年復一年育苗的過程中,會不斷受到微生物的浸染,并導致品種的退化,但肉眼通常并不能看到。病毒浸染是草莓品種退化的主要原因,攜帶病毒的退化種苗結出來的果實,相應的味道就有了變化。
“我們做的就是創新草莓原種苗生產技術體系,讓種苗擺脫病毒的‘束縛’,解決品種退化難題,讓草莓恢復到我們‘小時候’的味道。”許文平說。

3月16日,來自不同產區的優良草莓品種亮相第十屆世界草莓大會。許文平帶領團隊研發出“純品種、減農藥、減化肥”效果的草莓育苗技藝,為大會原原種母苗和原種苗產品展示提供核心技術,澆灌出一顆顆“高學歷、高顏值”草莓。

草莓屬于營養價值極高的經濟作物。我國草莓的生產規模位居世界第一,果品銷售年產值約1000億元。根據中國園藝協會草莓分會的數據測算,目前草莓種苗產業市場份額約200億元,而該類高品質脫毒種苗市場占比不足10%。
許文平團隊通過脫毒種苗組培和基質育苗新模式,可以在短時間內培育出高品質脫毒原種苗,且抗性強、成活率高,可快速規模化生產,助力草莓產業升級發展。農戶畝產可增加2萬元至4萬元收益。
基于該技術,許文平與合作伙伴2021年開始驗證技術的可行性和成熟性,2025年成立公司——上海交盟種薈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目前已與江蘇、山東、浙江等10余個省份的100余家企業、生產合作社進行合作,涵蓋了幾十個草莓品種,這次世界草莓大會又增添了100多家意向合作企業。
草莓原種苗生產的創新屬于園藝種苗產業的平臺技術體系,應用范圍較廣。如今,技術團隊不僅將該技術運用在草莓上,也將此技術應用于百合、生姜、獼猴桃、黑莓、無花果、咖啡、半夏、黨參和水生植物等植物品種的培育以及瀕危植物的擴繁,為園藝種苗產業的發展提升提供了巨大的空間。
2020年起,上海交通大學作為全國唯一試點單位,開展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專項改革試點工作,開始批量探索以“完全賦權(完成人實施)”模式進行科技成果轉化。對于該項成果是否能走向市場,許文平一直在思考與探索。
2021年,許文平與上海交通大學農業與生物學院學生張文杰開展這項技術的概念驗證,2025年,許文平和張文杰聯合運營團隊成立創業企業,正式開啟“班主任+班長”的創業之旅,推動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田間地頭。
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全方位撬動了創新創業活力與經濟社會效益,類似許文平開展科研成果轉化的案例在上海交大還有很多。
在“完全賦權”試點中,上海交大發現,超六成教師創業企業對學校形成了正向科研反哺,不少企業還與學校共建了研發平臺,聯合開展人才培養,并為學生帶來了大量實習和就業崗位。(完)


社會新聞精選:
- 2025年04月16日 16:49:55
- 2025年04月16日 16:06:36
- 2025年04月16日 15:33:10
- 2025年04月16日 14:53:19
- 2025年04月16日 14:3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