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行·看振興)“溪望谷”成“希望谷” 浙江臨海探索“片區組團”共富
中新網臺州4月16日電(傅飛揚 盧靖愉)春日時節,驅車從浙江臺州臨海市主城區往南行駛7公里,便來到江南街道香年溪片區——一條溪水蜿蜒流淌,串起了康平、垟路、宿仙、匯豐、香年、小溪6個村,也串起了共富學堂、文創基地、餐飲民宿、茶創空間、露營基地等業態,成了一條人與村的雙向奔赴之路。

如今,對當地人而言,江南·溪望谷不僅是一個地名,還是鄉村“組團出道”的新名片。2022年之前,上述村莊還是典型的“空心村”,面臨缺人氣、缺產業等問題。
鄉村何以蝶變?近年來,臨海以深化“千萬工程”牽引縮小“三大差距”,做深“強城”“興村”“融合”三篇文章,堅持“找魂”“找人”“找錢”總體思路,探索“靠山吃山、靠溪吃溪”價值轉化路徑,直指土地碎片化、資源分散化等發展掣肘,探路實踐“片區組團”的共富新模式。
“一條溪”帶動“片區組團”
著眼香年溪片區,山林溪田等生態資源豐富,各村基本保持原有風貌,區位優勢突出、發展潛力大。
在此背景下,臨海提出以香年溪為軸線,串聯沿溪各村,鏈接鄉村文化、鄉村體驗、鄉村產業,整合為“溪望谷”IP,形成“一溪六村”的發展集群。
“單村發展,資源稟賦、項目量級、人才引進等都很有限,片區組團才能集各村優勢為發展勝勢。”江南街道黨工委書記王臻說,組團不僅是物理組合,還要深度融合。
為此,該街道發揮基層黨組織“溪望香年”黨建聯建引領作用,統一編制全域土地規劃、落實飛地安置新村,系統推進業態、風貌、水利等7項建設,實現公共服務一體化。
同時,當地還發布鄉村引力、孩童回鄉、文化新生、老屋拯救、茶園復興、青年入鄉、村企共建等七大“溪望計劃”,統一梳理餐飲、康養、民宿等業態板塊。
“4月20日,2025年浙里鄉村健康跑(臨海站)將在江南·溪望谷舉行,我們通過村跑賽道串聯起6個行政村,又能為文旅產業發展帶來新機遇。”臨海市農業農村局黨委書記、局長郭志鋼說。
“三方聯營”打造“利益共同體”
溪流、石灘等低效資源進入“溪谷基因庫”,開發出系列嬉水溪壩;300余處閑置房屋被盤活,為村集體帶來年租金收入30多萬元,還吸引投資者帶著民宿、餐飲等項目入駐;沿溪1400畝蟠毫茶園迎來新機,有了茶創空間共富工坊,茶農一年增收超500萬元……
近年來,臨海探索建立了“國資投資+企業運營+村村入股”的“聯營矩陣”,按照“市社發集團投資50%+村集體以土地資源入股50%”的比例組建強村公司,整合資金進行基礎設施建設、業態綜合開發,引入團隊統一運營。
如此一來,國資平臺公司以持有資源資產方式實現保值增值,村集體以“租金保底+股份分紅+共富基金”穩定增收,村民則以“股金+租金+薪金+創金”實現多元創收,各方結成“利益共同體”。
截至目前,江南·溪望谷已建成運營共富學堂、共富工坊等23個子項目,沿溪各村集體年收入均超100萬元。
“五鄉人”結成“共富聯盟”
“空心村”變成“振興村”,人才是關鍵。
為此,臨海提出“五鄉人”理念,立下“讓原鄉人有錢賺、讓歸鄉人很安心、讓新鄉人很溫暖、讓念鄉人有鄉愁、讓旅鄉人很喜歡”的目標。

近年來,當地啟動了“溪望青年計劃”,深化青年入鄉模式,創新“府城優才”“共富合伙人”等制度,打開引才通道;建成“旅游集散+黨群服務+共富研學+農創展銷+創客空間”的共富學堂,并作為新農人培育實踐基地。
如今,歸鄉人黃丹敏看到傳統手工產業的發展機遇,開起直播、做起研學,把“小年糕”做成了年產量100萬公斤的“大產業”;新鄉人王祥被古村落的氣質吸引,帶領團隊租下四合院,打造“今有光”鄉村創意空間售賣文創產品,月營業額達3萬元……
2023年,江南·溪望谷列入浙江省級首批共同富裕實踐觀察點;2024年,其入選長三角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實踐案例。“溪望谷的這條路走通了,可以為同類溪谷鄉村起到借鑒作用,讓更多人看到鄉村共富的新路徑。”王臻說。(完)


社會新聞精選:
- 2025年05月01日 10:14:03
- 2025年05月01日 10:13:39
- 2025年05月01日 09:20:33
- 2025年04月30日 14:39:38
- 2025年04月30日 14:3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