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藝·記憶——南通藍印花布展”在東華大學上海紡織服飾博物館開幕
中新網上海12月13日電(徐小雯 許婧)“技藝·記憶——南通藍印花布展”13日在東華大學上海紡織服飾博物館開幕。
藍印花布又稱靛藍花布,俗稱藥斑布、澆花布等。以棉布為載體的藍印花布,興盛于明清,它集實用性與藝術性于一體,以藍白素雅聞名于世。2006年,南通藍印花布印染技藝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展覽分為“記憶、技藝、傳統、創新”四個部分,將藍印花布傳統的清雅魅力和現代的無限活力呈現在觀眾眼前。衣服、被面、包袱布及絲巾、包袋、玩偶等共百余件傳統藍印制品和現代設計作品,盡顯“藍白相生、素花蘊雅”的功夫技藝和文化底蘊。
記者在展覽現場看到,“五毒辟邪”紋樣的藍印花布襁褓布、小被面,寓意保佑孩子平安健康,吉祥如意;“狀元及第”“三子奪魁”的藍印花布被面,希望孩子能金榜題名、高中狀元;“鳳戲牡丹”“和合二仙”“麒麟送子”等紋樣,寓意和合美滿,早生貴子;“福壽雙全”“鶴壽延年”的被面和包袱布,是晚輩送給長輩的美好祝福。
策展人、東華大學上海紡織服飾博物館館長卞向陽說:“我們將藍印花布非遺的保護、收藏、傳承和創新融進東華大學校園,希望在中華紡織服飾文化傳承與創新方面作出更多東華貢獻。”
藍印花布印染技藝是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其延續至今的歷史更展現了民族的創造力和傳統文化的可持續性。開幕式現場也演繹了刻花版、刮防染漿、染色等工藝流程。
參與演繹的東華大學旭日工商管理學院學生郭彥平小心翼翼地通過花版在坯布上刮防染漿,她說:“通過體驗刮漿印染技法,我更加敬佩那些將中華服飾文化傳承至今的工匠們,希望更多人參與進來,去感受非遺技藝的魅力,使傳統印染在現代生活中得到傳承創新。”
當天,由東華大學出版社出版,南通大學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院院長、南通藍印花布博物館館長吳元新主編的系列叢書《手工印染技藝》揭幕發布。吳元新向東華大學上海紡織服飾博物館捐贈了3件傳統藍印花布。
由東華大學上海紡織服飾博物館、東華大學服裝與藝術設計學院主辦的“中國紡織服飾文化傳承和創新”論壇同日舉行,與會嘉賓共同探討新時代背景下的紡織服飾文化。
本次展覽由東華大學上海紡織服飾博物館、南通藍印花布博物館、南通大學藍印花布研究院共同承辦。展覽將持續至2025年1月13日,免費向社會開放。(完)
文娛新聞精選:
- 2024年12月22日 09:45:58
- 2024年12月22日 09:29:37
- 2024年12月22日 08:35:14
- 2024年12月21日 20:42:42
- 2024年12月21日 18:51:05
- 2024年12月20日 11:33:57
- 2024年12月19日 11:09:13
- 2024年12月19日 10:56:58
- 2024年12月19日 09:32:12
- 2024年12月19日 09:2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