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問丨湯恩平:施普林格·自然怎樣促進中外學術界合作共贏?
中新社北京10月25日電 題:施普林格·自然怎樣促進中外學術界合作共贏?
——專訪施普林格·自然集團大中華區總裁暨全球圖書業務總裁湯恩平博士
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
作為全球歷史最悠久、最負盛名的學術出版機構之一,施普林格·自然集團(Springer Nature)與中國學術界有何淵源,如何合作共贏?施普林格·自然旗下《自然》及眾多專業期刊與中國科研教育機構有哪些交流合作?
施普林格·自然集團大中華區總裁暨全球圖書業務總裁湯恩平(Niels Peter Thomas)博士近日在北京接受中新社“東西問”專訪,回應和解讀了上述話題。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作為全球知名學術出版機構,施普林格·自然從1869年創立《自然》期刊以來,與中國有何早期交往與聯系?
湯恩平:施普林格·自然既是非常新又是很有歷史的一家跨國出版公司,2015年由施普林格、《自然》等多個頗受信賴的品牌,以及此前獨立的出版機構合并而成,其中每個組成部分都有悠久的歷史,多數成立于19世紀中葉,因此出版歷程都超過150年。
早在300多年前的1681年,我們就出版了第一本書。縱觀歷史,在最開始,我們專注于歐洲的作者,但100多年前我們就已開始強化與中國的聯系。比如,1907年,如今屬于施普林格·自然一部分的麥克米倫公司,就在中國任命了首位銷售代理。所以,從20世紀初開始,施普林格·自然就比較活躍地向中國銷售內容,同時也從中國作者這里獲取內容。
中新社記者: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中國改革開放之后,施普林格·自然如何逐步推進與中國學界的交流合作?取得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湯恩平:我們在新中國的首次正式亮相是在1973年,那時施普林格在廣州參加廣交會,與中國內地建立了聯系。
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施普林格為越來越多的中國作者出版著作,其中一部分比較重要的作品來自中國數學家,我們用英文為他們出書。這一時期,施普林格·自然與中國的交流越來越多,參加了從第一屆開始的歷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
到2000年初,我們在中國設立辦事處,自此不斷強化業務,一直到目前,施普林格·自然在中國已有300多名員工。這個基礎是20世紀80年代、90年代我們重新與中國學術界建立聯系時打下的。
中新社記者:您本人成長經歷和工作生活跨越東方和西方,您覺得中國與歐美學界之間有何異同?您對中國學術界特別是年輕科研人員有何建議?
湯恩平:中外科研界之間的差異,其實比多數人所認為的要小,我在職業生涯中遇到過許多西方和中國的學者、研究人員等,他們多數人面臨著一樣的困難、問題和挑戰,通常是關于資助、資源獲取、終身教職的競爭等。他們所遇到的困難、精益求精的精神,以及推進科學和科學原理的想法都非常相似。
當然,中外學術人群之間也存在差異,因為他們成長于不同的文化之中。比如,中國文化對謙虛有著根深蒂固的要求,因此許多中國研究人員會回避跟媒體談論自己的成就。雖然并非所有西方的研究人員都善于與媒體溝通,但有些人更擅長于推銷自己的成果。
我對中外研究人員有同樣的建議,就是去尋求國際合作,發展自己的網絡,包括與海外研究人員的聯系網絡,并且事不宜遲。從施普林格·自然的出版數據可以看出,研究人員如果與其他研究群體的研究人員合作,大家會取得更大的成功。
合作似乎有種強大的力量。中外年輕的科研人員合作,平均而言會產生更好的成果,我建議從職業生涯一開始,就要在國際上拓展自己的網絡,并盡量與更多人合作,這有助于改善研究工作,帶來更多可能。
中新社記者:施普林格·自然在華如何持續推進合作共贏?
湯恩平:最近幾十年中國學術界取得非凡的科學進展,我們也盡力提供幫助將這些成就傳播給國際科學界。
科研是一項巨大的集體努力,越多人參與其中,科研就會做得越好,就會越超比例地加速整個世界的科研產出。中國在向研發投入更多資源之后,重要的是與世界分享成果,中國研究人員也要盡量多地獲取來自中國之外的內容,這恰好是學術出版機構能發揮的作用。
學術出版機構處于向研究人員傳播科研成果的中間位置,既從中國向海外傳播,也從西方向中國傳播,并且確保質量、維護科學記錄,盡力向科學界所有人提供可信的知識,我們在其中發揮著推進者的作用。
中國科研人員取得的研究成果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僅以施普林格·自然為例,旗下2000多種期刊2022年就發表中國學者近10萬篇文章,出版圖書近千部。我們著眼于所有學科,助力全面傳播這些知識,幫助中國和西方的研究人員聚攏在一起,以便他們相互合作,產生更多更好的成果,這不僅有助于中國科學進步,也有助于整個世界的科學進步。
中新社記者:中國科協等七部門已聯合啟動實施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作為學術出版業內人士,您對此如何評價?施普林格·自然中國辦公室與中國高校科技期刊研究會聯合設立的“英文編輯及國際交流人才培養基金研究項目”,將如何助力中國建設國際一流期刊?
湯恩平:中國推進的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既有助于建立好的期刊,也有助于研究人員的持續發展,最終讓科研界的每個人都取得進步并獲益。施普林格·自然非常支持這個計劃,我們參與其中并且是最大的合作伙伴。我們與中國合作出版的近200種期刊中,已有6種進入該計劃的領軍期刊之列。
施普林格·自然會盡可能多地與中國機構合作出版期刊,我們相信合作不僅有助于強化期刊,也有助于增強期刊運營人員的專業化。因此,施普林格·自然中國辦公室與中國高校科技期刊研究會也聯合設立“英文編輯及國際交流人才培養基金研究項目”,幫助強化中國科技期刊編輯人員的專業技能。
施普林格·自然看重研究人員之間的合作,也看重出版機構之間的合作,在期刊和圖書出版方面與中國許多個人、機構、出版社進行接觸并開展各種合作,以英文與普通大眾及全球分享科研成果。這些工作都基于同樣的目標,未來我們需要有更大的合作、更大的網絡,以便我們都能從中獲益。
中新社記者:您于2020年12月榮獲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這個獎項對您意味著什么?施普林格·自然與中國的合作,目前已達到怎樣的規模和水平?您對未來交流合作有何展望與期待?
湯恩平: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對我來說意義重大,我感到非常榮幸和自豪。這個獎項激勵我繼續努力,增加圖書出版合作,增進中國與世界其他地方在學術上的合作。
我第一次來中國是1985年,那時還只有十幾歲,生活在大學校園里,每天都見到研究人員并與他們交談。現在我在中國感到非常舒適,每次到北京都有一種回家的感覺。從少年時代起,我就認為我們需要相互交談,互相學習,一起改變世界,這符合我們的共同利益,并有益于人類。作為施普林格·自然的代表,我覺得我們應該努力做得更多,鼓勵所有人一起為共同目標而努力。2019年,施普林格·自然發起設立“中國新發展獎”,以表彰可持續領域獲得國際認可的中國圖書作者。
世界上的每個人都需要理解,中國的研究在西方是很需要的,西方的研究在中國也是很需要的。通過將東西方的研究連接起來,正如過去幾十年施普林格·自然所成功做到的,并將這種精神帶入未來,我們就能在更高層次上開展合作。
對于期刊和圖書出版而言,無論什么形式,不管是開放獲取,還是訂閱模式;無論什么學科,不管是自然科學,還是社會、人文科學,我們都需要東西方的合作。我很高興為此作出貢獻,將我所獲得的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及其精神帶入未來,并盡可能鼓勵更多的人,為實現全球加強合作的目標而繼續努力。(完)
受訪者簡介:
湯恩平(Niels Peter Thomas),電氣工程碩士和經濟學博士,現任施普林格·自然集團大中華區總裁暨全球圖書業務總裁,其負責的集團圖書業務包括30多萬冊學術圖書,涵蓋各個學科領域,每年出版新書1.3萬冊;另負責管理集團在全球的600多位編輯,以及協調集團旗下不同品牌的圖書出版業務。其主要職責還包括負責制定施普林格·自然的全球戰略,以打造圖書出版和閱讀的未來。
湯恩平博士2005年加入施普林格,他一直致力于向全球學術界推廣來自中國的學術和科研圖書。2020年12月,中國國家新聞出版署向湯恩平頒發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表彰他為促進中外學術和文化交流所作出的突出貢獻。
國內新聞精選:
- 2024年12月24日 19:49:34
- 2024年12月24日 16:26:57
- 2024年12月24日 14:42:52
- 2024年12月24日 12:44:29
- 2024年12月24日 11:39:15
- 2024年12月24日 09:30:13
- 2024年12月24日 09:09:13
- 2024年12月23日 15:49:24
- 2024年12月23日 14:13:38
- 2024年12月23日 12: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