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統戰“新”力量 煥新東城老城區
近年來,北京市堅持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首都統一戰線積極發揮強大法寶作用,助力北京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超大城市治理之路。近期,《中國新聞》報記者走進北京市各區街道社區,觀變化、看發展,以“基層小切口”展現“社會大治理”,唱響社會治理中的京華同心曲,共譜中國式現代化北京篇章。
“來北京肯定要去鼓樓呀,出發前特意查了拍照姿勢。”“鼓樓外面的紅墻拍照太好看了!”近年來,位于北京中軸線最北端的鐘鼓樓成為年輕人熱門打卡地。拾級而上,從鼓樓上方環顧整個鐘鼓樓片區:平緩開闊、青磚灰瓦的居民建筑與鐘鼓樓相得益彰、融為一體。
然而幾年前,這幅北京老城生活畫卷并不美觀,雜物堆積和雜亂無章的電線桿嚴重影響了附近居民的日常生活。近年來,中共北京市東城區委統戰部凝聚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力量,以中軸線申遺帶動老城保護、助力鐘鼓樓街區環境綜合整治,為北京老城區的保護與發展注入新活力。
與胡同居民共生共建
統戰“小”院里的“大”乾坤
“以前院子很擁擠,里外都是雜物,三輪車進門都費勁,他們來了之后不僅把雜物都給清理走了,還請了專家做規劃,現在院子敞亮了,生活也方便了許多。”鐘樓灣61號居民王大爺說。
王大爺自小在鐘鼓樓腳下長大,雜亂的生活環境讓他很苦惱。直到兩年前,一群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的到來,讓他的眉頭舒展開來。
2022年底,東城區安定門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聯誼會(以下簡稱“安定門新聯會”)成立。同年,安定門新聯會成立“鐘鼓同文會客廳”,這個坐落在鐘鼓樓腳下的統戰服務工作站,就設在王大爺住的院子里。
安定門新聯會搬進“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聯合專業機構做收納整理,為小院“煥新”。2023年,在東城區委統戰部、安定門街道工委的指導下,安定門街道新聯會聯動清華同衡規劃院城市更新設計研究所、留存道等專業機構,共同發起“安定門街道‘同文新生’主理人共創計劃”。
一年的時間,原先雜亂的各路架空線已消失不見、堵在院落中間的閑置房終于拆除……得到改善的不止是環境空間,收納、花卉種植、健康管理等各類培訓活動也讓附近居民的生活煥發新生。
“‘共創共生共建’是共生院的核心,我們希望通過組織關于生活技能的小活動,便利附近居民日常生活,以他們‘新朋友’的身份,攜手營造嶄新的‘小院生活’。”項目牽頭人之一、安定門新聯會秘書長李賢鳳說。
如今,煥然一新的小院已成為安定門街道探索社區居民自治新路徑的空間載體。“鐘鼓同文會客廳”成立至今,除為居民舉辦特色活動外,圍繞地區招商引智、政協委員聯絡、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等方向,開展了多項統戰交流和服務工作,被附近居民笑稱為“抬頭望鐘鼓,低頭為家國”。
不僅如此,安定門新聯會作為東城區鐘鼓樓街區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的新興力量,還先后參與了街道“違規三四輪車綜合治理”、“為老街居民拍攝全家福”等工作。
以藝術為主軸 “復活”百年四合院
把雜亂的老院子變得規整利落,是一種煥新;讓百年古宅得以活化利用,是另一種煥新。
“槐軒”坐落于東城區繁華的朝陽門商圈,其所在的四合院已有300余年的歷史,曾是紅學名家俞平伯的故居。
作為老院落改造而成的藝術人文空間,“槐軒”自2022年4月正式開放以來,每月都有不同風格的現當代藝術展覽面向公眾免費開放,厚重歷史氣息的傳統建筑與具有現代風格的藝術作品相得益彰,傳統與潮流形成強烈視覺碰撞,成為北京二環里新晉藝術打卡地。
東城區新的社會階層人士、“槐軒”運營負責人魏子皓介紹,“槐軒”的改造整體遵循傳統四合院中軸對稱的格局,“將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的藝術風格與人文精神兼具于一個古典四合院空間,它應該是回顧歷史,關注當下,期待未來的。”
以藝術為主軸,活化利用、引人入宅,讓這座百年古宅真正“活”了起來。改造后的四合院,形成700余平方米的文化藝術新空間,東西相對兩間正房作為經典與當代展廳舉辦公益展覽,另一間,則以“文化客廳”的面貌向公眾開放,用于舉行雅集沙龍和講座活動。
為統一戰線人士提供互動交流平臺,是“槐軒”近期開拓的新功能。9月底,在東城區委統戰部的組織下,東城區統戰智庫第三期“紫金議事廳”在“槐軒”的“文化客廳”舉行。
在魏子皓看來,“槐軒”不只是一個藝術空間,它更像是一個“大客廳”,吸引著來自不同領域的一線工作者在此地進行思想的交流和碰撞。這座古老的宅院也因不斷融入現代社會生活而煥發新的活力。
開辟新陣地 凝聚“新”力量
“新”力量激活“新”動能,在東城區,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已逐漸成為社會基層治理的重要力量。
在東城區交道口街道交東社區,有這樣一位堪稱“十項全能”的“好鄰居”。能理發、能按摩、會修腳、會補鞋,幫人“帶孩子”——把他們安置在兒童讀書室,還能提供法律咨詢,關鍵是以上這些服務都免費……
它就是今年5月份北京東城區交道口街道新階層領域樓宇園區實踐創新基地,這個由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自籌資金修建的便民服務區,凝聚了眾多公益愛心人士,共同為社區公益常態化而努力。
據東城區委統戰部工作人員介紹,近年來,東城區新的社會階層工作整體聚焦“增活力、聚合力、有效力”的目標:一是不斷擴大行業領域覆蓋面,把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團結在黨的周圍;二是增強統戰工作站效用,實現工作站“建好”向“用好”轉變,激發聯誼組織的活力;三是不斷涵養統戰工作品牌,依托實踐創新基地向前一步,探索基層服務項目,將統戰人士的專業力量真正轉化為助力效能。
迄今,“東城區新聯會矩陣”建設初見成效,由區級新聯會、各街道新聯會以及多個行業企業新聯會組成的“矩陣”規模逐步擴容。
2019年,東城區體育館路街道“紅磚陣地”成為北京市第一家成立并掛牌的街道統戰工作站;2023年,與之毗鄰的紅橋市場以“非遺中介”的角色,為從事非遺制作技藝的人群成立了全市首個“非遺行業新聯會”,東城區委統戰部抓住特色亮點,大膽摸索“紅磚+紅橋”區塊聯動的新階層領域統戰工作實踐;龍潭街道申報“星海epark文創園區”作為新階層領域實踐創新基地,近千平方米的藝術園區覆蓋大量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為“文創園里的統戰工作”探索東城新思路……東城區新的社會階層人士持續在參與基層治理的道路上發揮“新”力量。【《中國新聞》報 作者 羅魯嶠 報道】
國內新聞精選:
- 2024年12月26日 11:24:16
- 2024年12月26日 10:36:25
- 2024年12月26日 10:18:02
- 2024年12月26日 09:45:05
- 2024年12月26日 07:44:04
- 2024年12月25日 21:41:36
- 2024年12月25日 21:14:32
- 2024年12月25日 11:01:03
- 2024年12月24日 19:49:34
- 2024年12月24日 16:2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