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僑胞杰素·丹珍和她的300多名中國孩子
視頻:瑞士僑胞杰素·丹珍和她的300多名中國孩子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香格里拉12月21日電 題:瑞士僑胞杰素·丹珍和她的300多名中國孩子
作者 張丹 陳靜
冬至,香格里拉的冷冽空氣未能阻擋世界各地游客對人間勝境的向往。位于石卡雪山腳下的香格里拉市高原精釀啤酒廠,因獨特的青稞啤酒和一位母親與300多名孩子的動人故事,成為許多游客的打卡點。
“有的人生來就是母親。”酒香彌漫的啤酒廠大廳內,擔任行政總裁的藏族姑娘張卓瑪指著墻上一張合照向游客介紹,“這位慈祥的奶奶就是收養300多名孤兒的瑞士僑胞杰素·丹珍,這間酒廠也是為保障孩子們就業而建。”
杰素·丹珍是一名孤兒,7歲時被一對德國夫婦收養,長期生活在海外,后與瑞士僑胞結婚,育有2個兒子。1990年,她首次回到出生地拉薩,產生了幫助孤兒和困難兒童的想法。在有關部門的幫助下,她先后于1993年、1997年在拉薩堆龍德慶、丈夫的故鄉香格里拉建立兩所保育院,累計收養300多名孤兒。張卓瑪正是其中之一。
“我和弟弟是香格里拉保育院的第一批孩子,那年我9歲。”張卓瑪說,“杰素·丹珍不讓我們喊她媽媽,而是叫奶奶。她告訴我們,每個人的父母都不可替代。”
2018年,由于政策調整,香格里拉市杰素·丹珍保育院的孩子全部移交當地兒童福利院。在距啤酒廠15分鐘車程的保育院舊址,傳統雙層藏房里遺留著過去使用的桌椅、廚具、床鋪,公告欄上貼滿孩子們的笑臉,還有杰素·丹珍一家與孩子們的合影。庭院正中一棵蒼松挺拔向上,墻角的秋千和蹺蹺板記錄著孩子們的童年時光。
張卓瑪回憶,保育院有個習俗,每晚睡前,孩子們要排隊和奶奶擁抱、道晚安。奶奶會給每個孩子發小零食,一顆糖、一塊巧克力或一包辣條。
“我從小失去父母,常常做噩夢。到保育院后,每天最期待的就是晚安環節。”張卓瑪說,奶奶身體圓潤,抱起來肉肉的,很有安全感,拿到小零食會特別開心,連夢都變甜了。
保育院里4個孩子住一間房,兩大兩小,大孩子要照顧小孩子。白天,孩子們去附近學校讀書,晚上回保育院自習。每周五、周六晚上,還能看2小時彩色電視。每逢節日,奶奶就帶著大家唱歌、跳舞,并用DV記錄這些珍貴時光。
“學校曾提出給保育院的孩子減免學費,但奶奶不同意。她說‘我的孩子一分錢也不用免。’”張卓瑪說,“她不希望我們被區別對待。”
30多年來,保育院的孩子們逐漸長大,有的博士畢業到深圳工作,有的遠赴上海、杭州務工,有的留在迪慶從事民宿、汽修、瑜伽等行業。“我的兄弟姐妹遍布全國,大家過著平凡幸福的生活,沒有一個人誤入歧途。”張卓瑪說。
為給保育院的孩子創造更多就業機會,杰素·丹珍的大兒子杰素·松贊經調研決定在香格里拉建廠,釀造首款本土啤酒。在迪慶州、香格里拉市各級政府支持下,2015年香格里拉市高原精釀啤酒廠正式投產,用青稞釀造的香格里拉精啤問世。隨后,胖卓瑪、黑牦牛、松嘎等一款款承載藏族文化的精釀啤酒研發上市,遠銷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也出口德國、瑞士、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2016年,“黑牦牛”在德國“歐洲啤酒之星”大賽中獲得銀獎。
啤酒廠盈利后,大部分收益用于保育院運營,資助困難兒童,并優先招收迪慶州各福利院長大的孩子。張卓瑪的丈夫洛桑崔赤是啤酒廠的首席釀酒師,他來自拉薩堆龍德慶保育院。遠隔千里的兩人,因為杰素·丹珍相識相戀、建立家庭并養育了一個可愛的兒子。
2020年,杰素·丹珍因病在瑞士蘇黎世去世,永遠離開了她的300多個孩子。
“奶奶一直說不想做偉大的母親,只想做自私的母親,只要我們平安健康長大,就很知足。”張卓瑪說,“我想告訴她,我現在過得很幸福,也會繼續傳承她的公益事業,她可以放心了。”(完)
華人新聞精選:
- 2024年12月22日 12:21:30
- 2024年12月15日 14:05:07
- 2024年12月07日 11:35:24
- 2024年12月05日 10:46:33
- 2024年12月04日 10:50:30
- 2024年12月02日 11:45:18
- 2024年12月02日 11: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