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中國鄉村)廣西壯族支系以黑為美 民俗游迎八方客
中新社廣西百色12月24日電 題:廣西壯族支系以黑為美 民俗游迎八方客
作者 黃令妍
冬日午后,廣西百色市那坡縣坡荷鄉中山村內,婦女身著黑色古樸服飾,唱起高亢嘹亮的山歌。
位于中越邊境的那坡縣,生活著約5萬“黑衣壯”。“黑衣壯”是壯族的支系,他們長期居住在大石山區,生產生活都沿襲傳統的族群習俗,服飾、山歌等民俗文化至今保存完好,尤其擅長唱山歌,被稱為壯族的“活化石”。
那坡壯族民歌曲調多變,富于抒情,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山村正是那坡壯族民歌的發源地之一。如今,身著盛裝的“黑衣壯”在此用山歌、米酒迎接賓客。隨著那坡“黑衣壯”文旅資源進一步挖掘,這個以黑為美的族群,撩起神秘的面紗。
那坡縣城廂鎮龍華村吞力屯村民楊桂金今年62歲,經常在黑衣壯古寨旅游度假區帶領村民唱山歌、跳慶豐八字舞等民族舞蹈。她介紹,這個團隊有20人左右,平時在家里干農活,景區有活動就會過來演出,增加收入。
楊桂金還和老伴一起打理民宿。她能用簡單的英語跟外國朋友交流。“我曾接待過美國客人,一住就是半個月,他學說土話,喜歡聽山歌。”楊桂金說。
“黑衣壯”家家戶戶有藍靛染缸。在傳統干欄式建筑外,李雅媛熟練地將數米長的白布浸入染缸,向游客展示印染黑布的過程。她介紹,染缸中除了植物染料,還要加入豬血等,浸泡后取出曬干,反復多次染色才能達到理想的著色效果,制作一批黑布甚至耗時兩三個月。
李雅媛介紹,染好的黑布再手工縫制成衣服,費時又費力,大多數村民不愿繼續做。得益于旅游開發,許多游客來到村寨,喜歡土布制作的衣服、鞋子、圍巾等,相關制作技藝也得以保留。李雅媛目前從事“黑衣壯”服飾、工藝品的制作及銷售,一套服裝最高能賣1200元人民幣。
“村民在參與民俗文化展示的同時,通過土地流轉、入股分紅、參與景區運營等方式拓寬增收渠道。”返鄉運營中山村旅游項目的黃國書介紹,隨著沿村而過的那坡至平孟口岸高速公路建設推進,未來“黑衣壯”民俗風情旅游有望吸引更多游客。
黃國書認為,村子需要更多像他一樣的年輕人“回流”,為保護發展“黑衣壯”文化增添活力。
當前,那坡縣文化主管部門在縣城舉辦壯族民歌展演,在中小學校開展山歌普及教學等,致力于“黑衣壯”傳統民俗保護。(完)
社會新聞精選:
- 2024年12月25日 21:18:42
- 2024年12月25日 13:18:04
- 2024年12月25日 11:30:43
- 2024年12月25日 11:11:56
- 2024年12月25日 11:11:04
- 2024年12月25日 10:54:36
- 2024年12月25日 10:35:03
- 2024年12月25日 09:47:18
- 2024年12月25日 09:01:18
- 2024年12月25日 08:5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