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問|奚志農:影像如何跨越國界成為保護自然的力量?
中新社昆明12月18日電 題:影像如何跨越國界成為保護自然的力量?
——專訪野生動物攝影師奚志農
中新社記者 韓帥南
近日,正在加拿大蒙特利爾舉行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第二階段會議上,來自世界各地一幅幅生動的野生動植物照片,讓人們充分領略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
近年來,隨著數碼影像技術突飛猛進,自然影像成為人們認識、保護自然以及開展野外研究工作的重要手段。來自云南大理的野生動物攝影師奚志農,在近40年時間中一直實踐著“用影像保護自然”的信念。他是第一個在國際野生生物攝影年賽獲獎的中國攝影師,也是目前唯一入選“國際自然保護攝影師聯盟”(ILCP)的中國攝影師。
影像如何跨越國界成為保護自然的重要力量?中國的自然攝影如何與國際接軌?近日,奚志農接受中新社“東西問”獨家專訪進行解讀。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自然影像”是什么?拍攝自然影像的野生動物攝影師與其他攝影師有哪些不同?
奚志農:自然影像是展現大自然千姿百態的真實圖片、繪畫和視頻。自然影像既能記錄大自然中美好的一面,也會記錄其受到的創傷。在過去30余年中,我通過鏡頭讓藏羚羊、雪豹等可愛的野生動物走進公眾視野,也曾通過影像讓滇金絲猴、綠孔雀等珍稀動物得到保護。自然影像能夠給人們帶來共鳴、向往和激勵。
我認為成為野生動物攝影師的首要條件是對大自然不顧一切的熱愛,其次要擁有很強的學習能力,要能夠從文獻中學習,向科學家學習,向某一地區的原住民學習。野生動物攝影師要掌握更多的技能,像野外生存、辨識野生動植物等,還要有足夠的耐心,不斷尋找和等待。
中新社記者:在其他國家,自然影像在保護自然方面是如何發揮作用的?
奚志農:在北美洲和歐洲的一些國家,隨處可見包含自然影像的產品,不僅僅是報刊、雜志,在桌布、餐具等各種日用品上都會出現。在這樣的環境中,公眾有更多機會通過影像認識自然,進而開始保護自然。
國際上一些自然攝影展覽和賽事已經比較成熟,例如國際野生生物攝影年賽、英國野生生物攝影年會等。這些活動不僅成為優秀自然影像的展示平臺,也成為激勵野生動物攝影師繼續前行的動力。
此外,自然影像與對自然界的相關科學研究緊密關聯。國外的野生動物攝影師會針對某一區域展開長時間的調研和拍攝,為科研提供助力。
在中國,通過自然影像促成對野生動物、生態環境保護的事例也有很多。20世紀90年代,我多次進入云南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將鮮為人知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滇金絲猴展現在大眾面前,并由此保住了它們所棲息的一片原始森林。
我拍攝的滇金絲猴照片也被美國《國家地理》《BBC野生動物》等國際期刊采用,讓越來越多人了解并開始保護這一珍稀物種。1996年,美國《新聞周刊》以“中國正在萌芽的綠色革命”為題,報道中國保護滇金絲猴的情況,并稱“這將成為中國人環保意識的分水嶺”。
中新社記者:來自中國的自然影像為何會受到西方國家的關注?
奚志農:中國幅員遼闊,地貌、氣候多樣,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但因為缺少影像記錄,導致不僅是國外,包括國內不少公眾對中國自然的真實狀況和物種的生存現狀都缺乏基本的了解和認識。比如說,在滇金絲猴成為1999年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的吉祥物之前,提起中國野生動物,大部分國外公眾能夠想到的就是大熊貓。而野生動物攝影師可以通過拍攝自然影像,向世界展示一個真實和全面的中國。
2012年,我與幾位年輕中國野生動物攝影師赴英參加英國野生生物攝影年會。在我們演講之前,一位國外攝影師展示了他曾經拍攝到的中國自然生態遭到破壞的照片。幸運的是在他之后,中國團隊用另一組影像呈現中國有著美好和充滿生機的一面。我們展示了來自寶島臺灣的梅花鹿、云南的滇金絲猴、青海的藏羚羊等等,也講述了中國野生攝影師隊伍的發展經歷,以及中國公眾為保護自然付出的努力。當天,我們的影像和演講打動了現場的參會人員,他們全場起立鼓掌,感謝我們展示了中國的另一面。
過去20年中,中國自然和野生動物攝影得到極大發展,越來越多的攝影愛好者和攝影師開始關注自然,國際自然攝影的舞臺上不斷出現中國攝影師的身影。他們不僅把中國壯美的自然景觀和獨特的野生生物影像展現給世界,還推動著中國自然保護不斷前進。
中新社記者:中國的自然攝影與國際接軌,您有哪些建議?
奚志農:在部分發達國家,自然攝影已經發展為一項成熟的行業,具備高度的專業化、產業化和社會化。國外高校中的攝影專業已經細分出自然攝影專業,讓學生學習拍攝技巧的同時,也能掌握相關的生物學知識。科研、傳媒、藝術等領域對于自然影像的需求,足以讓野生動物攝影師以拍攝自然為生。
回溯10年前,中國的職業野生動物攝影師屈指可數,到今天已經達到了數十人。中國開始出現專門拍攝野生動物的制片機構,相關的業態正在不斷萌生和成長。但自然攝影在中國還未能形成一個完整的行業,這需要各方力量持續推動來逐步完成。
現在中國大部分孩子距離自然太過遙遠,建議學校和家長能夠讓孩子們擁有更多走近大自然的機會。也希望中國的高校能夠增加自然攝影相關專業,培養更多優秀的野生動物攝影師。
學習和交流也是重要的一環。2009年起,我們聯合多方力量將國際野生生物攝影年賽上的優秀作品引入到中國各大城市展覽,就是為了能讓中國攝影師和大眾能夠拓寬視野,增長見識。
此外,建議相關部門和組織能夠共同推動恢復成立野生動物和生態攝影專業委員會,在專業委員會的規范和引導下,讓拍攝者形成正確的意識和標準。(完)
受訪者簡介:
奚志農,中國野生動物攝影師,民間環保組織“野性中國”創始人。2001年,他拍攝照片的《滇金絲猴·幸存者》在國際野生生物攝影年賽獲獎;2002年,他跟蹤、打磨10年的紀錄片《神秘的滇金絲猴》獲英國布里斯托爾“自然銀幕電影節”“TVE獎”;2015年,奚志農及其團隊歷時三年打造的中國本土自然紀錄片《香格里拉神秘之猴》在美國公共電視網(PBS)展播;2022年,奚志農獲得美國國家地理學會“Wayfinder”獎。
國內新聞精選:
- 2024年12月24日 16:26:57
- 2024年12月24日 14:42:52
- 2024年12月24日 12:44:29
- 2024年12月24日 11:39:15
- 2024年12月24日 09:30:13
- 2024年12月24日 09:09:13
- 2024年12月23日 15:49:24
- 2024年12月23日 14:13:38
- 2024年12月23日 12:01:50
- 2024年12月22日 16:48:36